Ⅰ-Ⅲ期结肠癌 全系膜切除(CME)显著提高术后无病生存率
丹麦结直肠癌研究组(DCCG)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术式相比,全系膜切除(CME)能显著提高Ⅰ-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并改善患者预后(Lancet Oncol.2014年12月30日在线版)
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丹麦首都行政区行择期手术的Ⅰ-Ⅲ期结肠癌病例资料,比较CME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排除对象包括:Ⅳ期结肠癌、异时性结肠癌、病灶距肛缘15 cm内的直肠肿瘤、阑尾肿瘤或仅行R2切除者。
结果显示,接受CME术的364例Ⅰ-Ⅲ期结肠癌患者,4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术式组1031例患者(表1)。多变量Cox回归检验结果提示,CME术式在所有病例、Ⅱ期和Ⅲ期患者中,均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危险度分别为0.59,0.44和0.64。该结果提示,对Ⅰ-Ⅲ期结肠癌患者施行CME术可获更好无病生存,并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预后。
(编译 王俊青 审校 张俊)
表 CME术与传统手术对Ⅰ-Ⅲ期结肠癌的4年无病生存率(%;95% CI)
CME组(n=364) | 传统术式组(n=1031) | log-rank | |
总体 | 85.8%(81.4-90.1) | 75.9%(72.2-79.7) | P=0.0010 |
Ⅰ期 | 100% | 89.8%(83.1-96.6) | P=0.046 |
Ⅱ期 | 91.9%(87.2-96.6); | 77.9%(71.6-84.1) | P=0.0033 |
Ⅲ期 | 73.5%(63.6-83.5) | 67.5%(61.8-73.2) | P=0.13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肠系膜是起自屈氏韧带,止于直肠系膜的连续性结构。Hohenberger等在2009年提出全系膜切除(CME)理念,即在直视下通过连续锐性分离,将脏、壁层筋膜分离,获得包被有脏层筋膜的完整肠系膜,以保证受累肠段手术范围内肠系膜淋巴结的完整切除和供养血管起始部的可靠结扎。
一则,从解剖学角度确定了安全的外科手术平面、做到了完整分离;再则,从根治角度完整切除了肿瘤和潜在转移淋巴结、达到彻底清扫目的。当下,CME术已成为直肠癌R0切除的金标准术式,并积累了较明确的疗效数据。但该术式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价值,业界意见仍不统一。其因有二,一是对结肠系膜解剖平面的认识尚属局限,二是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已有报道称,扩大清扫肿瘤尚未侵犯的结肠系膜,即全系膜切除及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能有效改善结肠癌预后;但样本量均属有限。本文纳入的CME组对象为某医学中心接受CME治疗患者,非CME组为其他3个医学中心接受传统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相对集中的医疗中心保证了手术质控,减少偏倚;加之以样本量较多,该结果为在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纳CME理念,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