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胃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越高,胃癌发病风险越高

发表时间:2015-09-23

    瑞典科学家近日发现,胃癌前病变增加的严重程度会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结果强调了对这类患者监测的重要性。(BMJ. 2015年7月27日在线版)

    研究者发现,肠黏膜出现微小变化的患者在随后20年中罹患胃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8倍,而出现肠黏膜异型增生的患者患癌风险几乎是健康人群的11倍。

    该研究证实了Correa级联反应的正确性,Correa级联反应被认为是正常胃部组织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转变为胃癌的病理过程。Correa级联反应由正常黏膜通过微小黏膜改变、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等过程,最终发展成异型增生。研究者提道:“我们在低风险西方人群中的研究结果显示,Correa级联反应的所有病理阶段均能导致患者的患癌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为了确定癌前病变患者中胃癌的发生率,研究者开展了一项人群队列研究。研究者收集了1979~2011年进行了胃部组织活检的405 211例患者的数据。排除随访2年内的患癌人数,研究小组确认了1599例胃癌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大约为10年。

    研究者计算出健康人群、黏膜微小病变人群、胃炎人群、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人群和异型增生的人群的每年胃癌大致发生率分别为20×10-5、42×10-5、59×10-5、100×10-5、129×10-5和263×10-5。与瑞典正常人群相比,以上人群的发生率转换为标准发生率分别为1.0、1.5、1.8、2.8、3.4和6.5。各人群的20年胃癌风险大致如下。健康人群:1/256;胃炎人群:1/85;萎缩性胃炎人群:1/50;肠上皮化生人群:1/39;胃组织异型增生人群:1/19。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胃癌发病风险随着Correa级联反应发展而直线升高,风害比率从黏膜微小病变人群的1.8到异型增生人群的10.9。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的资深作者Weimin Ye博士认为,这项研究不仅是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进行风险划分的“第一步”,而且也是确认Correa级联反应的一项研究。尽管还需要更多的工作(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来完善这项研究提出的监测策略,但Ye博士认为这项研究结果提示胃部病变严重的患者密切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是,虽然临床指南已经建议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年或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但事实上很少有医生这样做。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限制,胃癌筛查往往取决于医生。但这项研究再次强调胃癌筛查的重要性,关键是我们需要更多的风险标志物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他补充道。

    对于研究者来说,他们下一步的工作将是整合癌前病变阶段的标志物构建一个更完整的胃癌形成的概率图。其中包括利用基因组分析确定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亚型,以及肿瘤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者总结道:“另一种方法较为传统,例如考察家族史、吸烟史,或者其他类似因素。但最重要还是前面的两种方法,即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确定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亚型和基因突变情况。”

    (编译 公宇 审校 项晓军 熊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