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成像可提高对肺腺癌手术定位的精准度
每年,超过80 000例患者接受肺肿瘤切除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的方法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日本研究者Okusanya等在一项新研究中指出,分子靶向显像剂可被成功地用于肺腺癌手术的显像,使手术期间能够对癌细胞实时进行光学成像并加以辨认。使用以叶酸受体α(FRα)为目标分子的荧光显像剂可使92%的肺腺癌显像。在14%的病例中,肿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它的荧光标识被辨认出来。在74%的病例中,打开表面覆盖的组织和暴露肿瘤后,大部分是有荧光标记的。其余的8%不能被荧光标记,经过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肿瘤不表达FRα抗原,阻碍了荧光显像剂对肿瘤的定位。(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5,150:28-35.e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外科学Sunil Singhal博士认为:“这种方法使外科医生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时更有信心将全部肿瘤切除。将来,随着设备和分子显像技术的进步,这种方法将会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提高对转移性癌细胞的识别能力。”
在这项理念验证性研究中,50例被诊断肺腺癌患者(25~85岁)于术前4小时使用0.1 mg/kg叶酸受体α分子靶向型的荧光显像剂。此显像剂可与在大多数肺腺癌细胞表面上表达的叶酸受体α结合。结果显示,92%病例的肺腺癌被荧光标记,这使得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识别肿瘤细胞。
在过去的手术中,打开胸腔后,对原发病灶的定位通常使用传统的目视检查法和手工触摸法。如今,病灶可以用专门的成像系统被成像并形成影像文件。
在这50个病例中,7例(14%)的肿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它的荧光标志被辨认出来,这些肿瘤大小为1.1~8.0 cm,且肿瘤大小不影响荧光标志,所有肿瘤均在距离肺表面1.2 cm以内的范围内。在剩余的43例中,39例在打开表面覆盖的组织和暴露肿瘤后,可见被荧光标记的肿瘤。荧光均匀分布在整个肿瘤的表面,并且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分界清晰可见。这种光学成像的速度很快,平均只需要5~15分钟。
该技术对以下两个案例特别有帮助。首先为一位50岁的男性,被诊断为右上肺叶原发性肺腺癌(2.1 cm),切除的肺叶经分子成像后被发现存在第二个被荧光标记的结节,因而需要对该患者进行肿瘤的再分期。另一位患者被认为没有转移性病灶的证据,而分子成像显示患者的其他部位存在肿瘤病灶。
另外4例(8%)并没有表现出荧光标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肿瘤不表达叶酸受体α抗原,从而影响了荧光显像剂对肿瘤的定位。因此,叶酸受体α显像剂不适用于所有的肺腺癌患者。
“这项技术是安全的,”Singhal博士指出,“使用可见光波长的荧光基团避免了电离辐射,因而不会给患者、外科医生或手术室工作人员带来危险。在试验中,只有一例患者对显像剂有轻度过敏反应,并能够用苯海拉明控制其过敏反应。随着成像装置的小型化,这种方法将在微创手术,如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发挥巨大的作用。”
(编译 马京杭 审校 李鹤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 李鹤成教授评述:
使用以叶酸受体α(FRα)为目标分子的荧光显像剂对肺部肿瘤进行标记,为精准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标志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分期,帮助明确肿瘤的部位,开展更为精准的治疗。但示踪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寻找更为精准有效的示踪剂和靶点是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