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F抑制剂单药和联合MEK抑制剂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 皮肤毒性不同
澳大利亚Westmead医院Giuliana Carlos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威罗菲尼、达拉菲尼和CombiDT治疗中的皮肤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是不同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是BRAF抑制剂单药治疗常见的皮肤毒性反应,并不出现在CombiDT治疗中。尽管CombiDT治疗的皮肤毒性反应有所改善,但所有接受这些治疗的患者应该给予持续的皮肤病学评估。(JAMA Dermatol. 2015年7月22日在线版)
BRAF抑制剂威罗菲尼和达拉菲尼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皮肤毒性作用已被报道。在BRAF抑制剂基础上,加上MEK抑制剂可以提高对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阻断。对比单用BRAF抑制剂,达拉菲尼联合MEK抑制剂二甲基曲美替尼(CombiDT治疗)提高了反应率和生存时间。临床试验已经提示,CombiDT治疗比BRAF抑制剂单药治疗产生更少的皮肤毒性作用。据悉,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项直接比较该问题的研究。
研究者在大组患者中比较单药BRAF抑制剂和CombiDT治疗的毒性作用。2009年9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研究者完成了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85例澳大利亚不可切除ⅢC期和Ⅳ期黑色素瘤患者,参考Crown Princess Mary癌症治疗中心在Westmead医院皮肤科对皮肤毒性作用进行的评定标准。其中119例接受达拉菲尼治疗,36例接受威罗菲尼治疗,30例接受CombiDT治疗。2013年12月完成数据分析。
入组患者均经过相同的皮肤病学评估,研究者对单药BRAF抑制剂和CombiDT治疗所致的多种皮肤不良反应进行鉴定和比较。
结果显示,接受单药BRAF抑制剂达拉菲尼或威罗菲尼治疗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格罗弗病(又称棘刺松解皮肤病;分别为51例和14例,P=0.67),掌跖角化病(分别为47例和14例,P=0.95),疣状角化(分别为79例和26例,P=0.51)和皮肤鳞状细胞癌(分别为31例和13例,P=0.54)。光敏性方面:威罗菲尼(14例)比达拉菲尼(1例,P<0.001)更常见。对比达拉菲尼,CombiDT治疗中更易出现毛囊炎(12例 vs 8例,P<0.001),同时,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0 vs 31例;P<0.001),疣状角化(0 vs 79例;P<0.001),以及短暂性棘刺松解皮肤病(0 vs 51例;P<0.001)。
(编译 尹起亮 审校 吴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