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结直肠癌风险高

发表时间:2015-09-23

    一项来自西班牙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约六分之一的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结直肠癌。(Gut. 2015年8月11日在线版)。

    为了明确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Sabela Carballal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来自西班牙18个中心共296例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锯齿状息肉综合征诊断标准1和(或)3,平均确诊年龄为57.2岁,其中有78%的患者是在结肠镜筛查中确诊的。约1/3(29.4%)的患者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

    研究结果表明,约1/6的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结直肠癌,然而发生率低于以往的假设。研究者们同时探讨了相关的高危因素,同时,他们发现结肠镜的随访监控能够有效地将5年疾病发生风险降低至1.9%。然而,他们同时指出,不一定每年均需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控。

    同时,研究者认为,锯齿状息肉的特定表观特征是发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近端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数目及是否存在高度异型增生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在所有患者中,有82.8%的患者是在2010年及以后确诊的,但最早的数据可追溯到1993年,研究者们依据患者既往病史、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数据探索分析了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锯齿状息肉的数目为26个、腺瘤为3个,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研究中肠镜检查总数为1008次,其中监控检查占31.6%,中位间隔时间为16个月。明确的息肉总数为11270枚,其中锯齿形占87.2%、腺瘤占12.8%。

    随访期间,47例(15.8%)患者发展为结直肠癌,平均年龄为53.9岁;其中有4例(8.5%)患者是在结肠镜随访监控时发现的。这4例患者末次结肠镜监控随访至发现结直肠癌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2个月,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其中,确诊的结直肠癌中,发生于近端和远端结肠的肿瘤分别占46.8%和53.2%。对于不伴有结直肠癌病史的患者,随访4.9年后的结直肠癌发生累积风险为1.9%。

    研究者们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如下两个特征,将所有患者进一步分为3个不同风险组:近端脾曲结肠两个以上的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至少一个近端锯齿状腺瘤/息肉伴有高度异型增生。与不伴有上述两个特征的患者相比,只伴有其中一个特征的患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增加了近两倍(OR=1.98,95%CI 1.02~3.81;P=0.04)。与此同时,同时伴上述两个特征的患者较只伴有其中一个特征的患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增加了4倍(OR=4.27,95%CI 1.30~14.03;P =0.01)。在癌症和非癌症组中,伴有第一个特征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3%和36.9%;伴有第二个特征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2.7%和4.8%。研究者尚未发现任何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或其他临床特征。

    研究者最后总结指出,对于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应根据患者所具有的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强化监控,并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和随访策略。同时,仍需开展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明确与本研究所报道的相关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编译 张飞 审校 李宇红)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李宇红教授述评:

    通常认为结直肠息肉通过息肉-肿瘤途径可发展为结直肠癌,有研究表明高达30%的结直肠癌通过锯齿状息肉途径进展而来,它包括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的锯齿状息肉(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TSA),尸检显示发生率高达13%~52%。由于锯齿状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在最近的随访指南中推荐将其切除,但上述推荐的证据级别较低,因为目前人们对锯齿状息肉的自然史认识颇少。而这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无疑增加了人们锯齿状息肉发展为结直肠癌自然病史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者还建议对于锯齿状息肉综合征患者,应根据患者所具有的危险因素(是否伴有近端脾曲结肠两个以上的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或至少一个近端锯齿状腺瘤/息肉伴有高度异型增生),制定个体化的强化监控,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和随访策略。当然,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