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促胰素类药物不会引致胰腺癌
在201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会议上,丹麦Aarhus大学医院Reimar W Thomsen等公布的一项历时7年的丹麦全国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肠促胰素类药物并不增加胰腺癌发生风险,而糖尿病本身是胰腺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摘要号 17)
该研究按年龄和性别将2005~2012年丹麦6036例散发性胰腺癌病例与60360例未使用过降糖药物的对照人群进行队列比较。结果发现,在使用DPP4抑制剂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1.66%,而对照组发病率只有0.50%,风险比为3.9。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类降糖药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0.55%,而对照组发病率只有0.23%,风险比为2.7。在使用非肠促胰素药物者中的比较结果类似。使用二甲双胍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14.68%,而未使用降糖药物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6.09%,风险比为2.7。使用胰岛素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9.39%,而对照组仅2.61%,风险比为3.6。
以上结果看似降糖药使用与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但后续以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者作为对照的分析显示,磺酰脲类单药治疗并不增加胰腺癌风险。两药和多药联合治疗可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但该风险并不因联合肠促胰素类药物而进一步增加。然而,胰腺癌发病风险升高与联合胰岛素治疗相关。
目前尚不清楚胰腺癌发病风险是否与糖尿病本身严重程度或降糖药物相关,或两者均相关;但上述研究数据尚不支持使用肠促胰素药物和胰腺癌的因果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有观察性研究结果提示,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刺激胰腺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增加胰腺炎和/或胰腺癌发生风险。但大样本试验,包括历时2.1年、入组16492例的SAVOR-TIMI(研究药物为沙格列汀)研究和历时1.5年、入组5380例的EXAMINE(研究药物为阿格列汀)研究,均未发现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较安慰剂治疗更易诱发胰腺炎或胰腺癌。
比较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肠促胰素或非肠促胰素药物,胰腺癌风险增加水平相当。提示糖尿病是一独立于降糖药物的强力致癌风险因素。以往报道可能过于强调降糖药与胰腺癌的风险,而忽略了糖尿病本身。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肿瘤发病与药物暴露至少需8-10年,而肠促胰素临床使用时间还不长;故仍有待更长期的随访结果。
(编译 杨晨 审校 张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