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一纸决策支持工具未能让患者远离低价值筛查

发表时间:2016-02-04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StaceySheridan等报告的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仅靠一纸决策支持工具(One-page decision support tool)不太可能改变患者接受低价值筛查的意愿。(JAMA Intern Med. 2015年12月28日在线版)

    Sheridan指出,美国过度的医疗保健服务每年将耗费1920亿美元,不仅对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及心理伤害,还会导致金融危机和机会成本的增加。

    50~69岁男性的前列腺癌筛查、50~64岁女性的骨质疏松的筛查、76~85岁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是三个价值较低的检查,研究者旨在调查能否通过沟通策略减少患者接受这三个检查的意愿。

    该研究纳入的775例患者,被分为文字(195)、数字(192)、叙述(196)、框架(192)四组。在该研究的初始阶段,患者愿意接受初筛的基线水平为3.53~3.71,四组间无显著差异。进行干预之后,研究者发现叙述组患者接受初筛的意愿水平较基线下降了0.12,而其余三组患者则在干预前后无变化,且四组患者接受初筛的意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因此,Sheridan认为以上四种方法都无法减少人们想要接受初筛服务的意愿,也许经过沟通交流后,患者可能增加一点卫生保健知识,但却没有临床意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JudithProchaska指出:这一阴性研究结果应当受到赞扬,虽然该研究结果不能为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提供明确的方向,但是该研究的设计值得借鉴学习。

    Prochaska提出,纳入研究的人群中仅有1/3决定放弃初筛检查,这意味着该研究的参与者都相当乐意接受这些低价值的初筛检查,而且大部分患者既往接受过这些初筛。这些患者也都受过高等教育,90%以上拥有大学学位,且过去都接受连续性的卫生保健服务。密歇根州立大学的Sanders-Jackson在评论里提出:“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将这样的研究结果告知那些年轻的、处于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的及那些没有兴趣、之前未接受过初筛检查的人群。”

    研究者提到:该研究入组的大部分患者过去都接受了初筛检查,并无不适反应,故也愿意再次接受筛查,这提示医生需要一个更加个体化的、多层次的方法。Prochaska补充提出,仅仅依靠一张患者的信息表,医生无从知晓患者对医生的告知到底了解多少。因此,医生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方法确保患者能够接触并理解这些内容。例如一个5~10分钟的医生与患者探讨检查利与弊的互动视频。如果医生们愿意多花这5~10分钟来与患者进行交谈,可能将受益匪浅。

    (编译 方紫凌 审校 项晓军 熊建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 建萍教授述评:

    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首先,在部分发达国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高,医保政策完善,对癌症筛查的接受度会非常高,尤其是一些无侵入性的检查。而在经济文化程度落后的一些国家,即使癌症初筛发现异常,建议患者按时随访,很多患者都难以坚持,尤其是部分侵入性的操作比如胃镜、肠镜等。当我们还在鼓励周边的人们去接受一些癌症筛查的时候,本文却提出了问题,如何让那些已经习惯了癌症筛查的人群放弃低价值的筛查。仅仅靠一纸简单书面告知看似毫无作用,文章最后认为应该让医患之间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或许能够改变现状。然而,问题的背后是,为什么人们会习惯低价值的筛查,除了自身重视及医保政策的照顾外,低价值的筛查之所以能够得以应用,因为其最初并未证实是低价值的,相反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因此,能成为一项人群筛查的检查必须经得起长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