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型喉癌手术与总生存改善相关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ay F. Piccirillo等报告,在罹患T3期声门型鳞状细胞癌(SCC)的患者中,手术相比非手术疗法可显著改善总生存。(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6年7月7日在线版)
喉癌患者的治疗目的是治愈癌症,保留咽喉功能,同时尽量减小治疗相关死亡率。咽喉功能正常的定义为,发音清晰,可在无胃造瘘管的情况下吞咽、呼吸,或出现食管狭窄,以及能够在无造口或气管切开术的情况下呼吸。
研究结果
治疗选择有多种,包括手术加或不加辅助治疗,以及含放化疗的非手术治疗。为了比较T3期声门型SCC患者接受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的总生存和功能结局,该研究分析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从1992年1月至2010年12月被确诊为T3期声门型SCC的487例患者。分析显示,非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单独手术治疗者的为41%,手术加辅助治疗者的为41%。
后续分析显示,单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总生存风险比为0.68,手术加辅助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则为0.75。
研究团队还发现,手术加辅助治疗(30.6%)的患者对胃造瘘管的需求最高,放化疗(37%)的患者对气管切开术的需求最高。
接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T3期声门型SCC患者相比,总生存显著改善,且具有临床意义。而且数据表明,辅助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会导致咽喉功能受损;但这一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由于此为观察性研究,并非随机临床试验,使用一种疗法的相关因素可能与结局相关,因此有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结论错误。
作者认为,该研究的效能充分,可为未来的研究做铺垫,尤其是多中心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从而明确手术对此类患者的意义。
研究剖析
纪念梅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Bhuvanesh Singh表示,无法接受该研究从其数据中得出的结论。
Singh表示,纳入大型数据库后,同时会引入各种偏倚,并且研究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限制了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因素之一是T3期喉癌患者个体的治疗选择没有一致性。通常的情况是,在解剖学支持下才考虑符合适应证的患者。SEER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无法解释促成治疗选择的因素,因此在评估结局时,这些因素无法控制。
他表示,由于存在这一限制,因此手术患者结局更佳的结果并没不存在什么意外。
而且,非手术队列似乎还包括了单独化疗的患者,而对于T3期喉癌而言,该疗法并不具备治愈性。同样,这部分患者很可能结局较差。而该研究也没有说明有多少患者采用了单独化疗。
他表示,大部分医院都将放化疗作为此类患者的标准疗法,非手术队列中单独放疗的患者占比多少并不清楚,但实际上会对非手术患者的功能结局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在评估胃造瘘和气管切开术需求的部分结果也有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因此无法得出两个治疗队列有差异的结论。
Singh表示,他经手的大部分T3期喉癌患者都采用放化疗方案,手术通常作为备选。
(编译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