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 术前放化疗加用Panitumumab有待商榷
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具有潜在的治愈作用。诱导放化疗后纵隔淋巴结消退可作为治疗有效的中间标志。RTOG 0229研究评估了诱导化疗联合足量放疗(61.2 Gy)后续予以手术及化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这一理论依据,在局部晚期NSCLC中为了评价放化疗基础上加入Panitumumab,后续予以手术及巩固化疗的疗效,该项随机化的Ⅱ期研究(RTOG 0839)入组治疗前适合三联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Ⅲa期,N2+)。
所有的外科医生都要求具备在放化疗后实施手术的能力,并可遵循特定的治疗指南。同步放化疗采用卡铂(AUC=2.0)和紫杉醇(50 mg/m2)的每周方案,以及30次共60 Gy的放疗。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周Panitumumab(2.5 mg

结果显示,此项研究于2010年11月启动,2015年8月关闭,共招募71例患者,其中60例符合入组条件。放化疗组和放化疗联合Panitumumab组各有19例患者(86%)和29例患者(76%)接受了手术治疗。
术后不良反应分析:放化疗组有3例(13.6%)出现4级不良反应,无5级不良性反应。放化疗联合Panitumumab组有6例(15.8%)出现4级不良反应,4例(10.5%)出现5级不良反应。纵隔淋巴结消退比率在两组分别是68.2%(95%CI 45.1%~86.1%)和50.0%(95%CI 33.4%~66.6%,P=0.95)。
(编译 徐双兵 审校 董晓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