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灶术后立体定向放疗优于全脑放疗
编者按:脑转移瘤是成人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治疗失败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转移瘤治疗主要以姑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虽然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都被用于治疗脑转移病灶,但治疗效果有限,且有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以及颅内转移灶的数目均与患者的长期生存密切相关。
近期,《Lancet Oncology》就脑转移灶、术后立体定向放疗及全脑放疗三个关键词发表了两篇论著及一篇同行评议,现将其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美国梅奥诊所Paul D Brown等报告,脑转移瘤全脑放疗(WBRT)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减退较立体定向放疗(SRS)更为常见,但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切除脑转移瘤后,应考虑将不良反应更小的SRS作为WBRT的替代治疗方案。(Lancet Oncol. 2017年7月4日在线版)
WBRT是脑转移灶切除术后提高颅内疾控率的标准疗法,而术后采用手术部位立体定向放疗(SRS)虽然并无高质量的对比支持数据,但也使用广泛,可降低认知功能损害。为了对比SRS和WBRT在脑转移灶切除术患者中对生存和认知结局的影响,该项随机、对照、Ⅲ期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48个医疗中心的成人患者(18岁及以上,有一个已切除的脑转移灶,且切除腔最大径<5.0 cm),随机分入(1∶1)术后SRS组(12~20 Gy单次分割,剂量根据切除腔体积确定)或WBRT组(30 Gy,10天分割;或37.5 Gy,15天分割,2.5 Gy/天)。采用动态随机分配方法,分层因素包括年龄、颅外疾病控制持续时间、脑转移灶数量、组织学、最大切除腔直径以及治疗中心。患者和研究者非盲。共同主要终点为无认知减退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登记网址网站,编号NCT01372774)。
结果显示,2011年11月10日至2015年11月16日,194例患者被随机分入SRS组(98例)或WBRT组(9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1个月(IQR:5.1~18.0个月)。SRS组患者的无认知减退生存期(中位值为3.7个月,95%CI 3.45~5.06个月;93例事件)长于WBRT组的(中位值为3.0个月,95%CI 2.86~3.25个月;93例事件)风险比(HR)为0.47(95%CI 0.35~0.63,P<0.0001)。在6个月时,SRS组54例可评价患者中有28例(52%)发生认知减退,WBRT组48例可评价患者中有41例(85%)发生认知减退,率差为-33.6%(95%CI -45.3%~-21.8%,P<0.00031)。SRS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2个月(95%CI 9.7~16.0个月,69例死亡),WBRT组的为11.6个月(95%CI 9.9~18.0个月,67例死亡),HR为1.07(95%CI 0.76~1.50,P=0.70)。SRS组和WBRT组最常报告的3~4级不良反应事件(相对发生率≥4%)为听力损伤(3例 vs 8例)和认知障碍(3例 vs 5例)。无治疗相关死亡。
(编译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