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 DNA检测是有效的鼻咽癌筛查手段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等报告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检测血浆中的EBV DNA,可成功实现对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的筛查,敏感性97.1%,特异性98.6%,阳性率显著高于既往。该研究在大规模健康人群中证实血浆游离EB病毒DNA是鼻咽癌早筛的有效手段。(N Engl J Med 2017; 377:513-522)
统计数据显示,在鼻咽癌高发的东南亚地区,中年男性鼻咽癌发病率约为35例/10万。能否实现早期诊断决定了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长短,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而Ⅳ期患者为约60%。该研究证实鼻咽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中,检测血浆游离EB病毒DNA,有利于筛查出无症状的鼻咽癌患者,尤其是早期鼻咽癌,从而有利于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对于鼻咽癌,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性筛查手段为抗EB病毒(EBV)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学检测。但该检测的效果,一直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数据,可能与该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不高有关。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都是EBV阳性,而每个鼻咽癌细胞里平均包含高达50个EBV病毒拷贝。
研究者共对20 174例无症状参与者行血浆EBV DNA筛查,1112例(5.5%)患者血浆EBV DNA检测阳性,4周后再次检测,309例复查结果为阳性(总参与者的1.5%;首次阳性人群的27.8%),这209例患者中,300例进行了内镜检查。275人进行了内镜以及MRI检查,其中34例确诊鼻咽癌。
该研究中,通过检测血浆中的EBV DNA,共筛查出16例(47%)鼻咽癌患者。这一比例高于既往其他筛查方式所发现的早期鼻咽癌患者。根据这一筛查结果,临床可以及早对早期患者进行干预,避免疾病进展及放化疗带来的伤害。
EBV DNA检测对于Ⅰ-Ⅱ期早期鼻咽癌的确诊率远高于之前的方法(71% vs 20%),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97% vs 70%)。仅1例检查阴性的患者在1年后确诊鼻咽癌。血浆EBV DNA检查对于鼻咽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98.6%。
癌症筛查领域筛查阳性率偏低一直是一大问题,近期一项韩国研究,通过甲胎蛋白对45 855名无症状者筛查肝细胞癌(HCC),阳性率仅为1.66%;而大部分实体瘤的筛查中,阳性率约为3%。该研究中,筛查的阳性率达11%(34/309例),显著高于既往的筛查阳性水平。研究者认为,该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至于筛查的效价比,血浆EBV DNA检测、鼻内镜检测和磁共振检测的费用分别为30美元、80美元和1000美元。考虑到研究所显示出的EBV DNA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患者死亡率的改善,研究者认为在高危地区实行该筛查是有效费比的。
早在2013年,卢煜明教授团队首次报告了采用EBV DNA联合病毒衣壳抗原免疫蛋白A血清学检测用于鼻咽癌早筛的初步研究,基本肯定了血浆EBV-DNA在鼻咽癌早筛中的价值。但当时入组人数仅为1 318,且入组人群并非完全属于高危人群,最终筛查人群中仅3例确诊鼻咽癌,未能对血浆EBV-DNA在鼻咽癌早筛中的价值进行全面评价。
此番,卢煜明教授团队在鼻咽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中进行更大规模的筛查,入组数目达20 174,中位随访时间长达22个月,以保证筛查人群中有足够的阳性患者数目,可准确分析出该筛查手段的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从而客观评价血浆游离EB病毒DNA用于鼻咽癌早筛的价值。
(编译 刘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