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ctDNA超突变预测免疫治疗疗效

发表时间:2017-11-15

    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超突变可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疗效。

    最高和最低基因异常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45%和15%,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差异也是有希望鉴别出来的。(Clin Cancer Res. 2017年10月1日在线版)

    免疫治疗正改观着抗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被如火如荼地研究探讨,尽管可带来生存改善甚至治愈可能,但只有20%的患者有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有时也不容忽视。若有可预测疗效的标志物,会好很多。

    该回顾性研究分析了6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ctDNA超突变状态与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患者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和对54~70个基因的二代测序。

    结果发现,90%以上的患者有至少一种ctDNA异常,每例患者中位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VUS)数目为2,中位总体ctDNA改变数目为3。29%的患者有>3个VUS, 33.3%的患者有至少6种ctDNA改变。

    >3个VUS的患者较<3的患者治疗缓解率显著较高(45% vs 15%),至少6种ctDNA改变的患者也较少于6种的患者有显著较高的缓解率(41% vs 16%),VUS和ctDNA对无进展生存也有类似影响(中位FPS,3.84个月 vs. 2.07个月;2.85个月vs. 2.19个月),总生存亦是如此(未达到 vs 10.72个月;未达到 vs 10.79个月)。

    研究者指出,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常规预测标志物,需要侵入性费用较高的活检,该研究中用的Guardant360检测是非常简便的血液检测。这是迄今第一项显示ctDNA改变数目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的关系的研究。

    随着技术进步,我们现在能检测越来越多的基因异常,能更好地评估总体突变水平,因此有理由相信,ctDNA测序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测价值会引起大家关注。用血浆游离肿瘤DNA这种非侵入性检测手段,有望成为评估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的重要手段。液态活检正逐步取代肿瘤组织活检,用于指导个体化抗肿瘤治疗。当然总体突变程度是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很可能还是需要筛选微卫星高不稳定性患者或联合其他因素预测免疫治疗优势人群。

     (编译 邓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