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血液系统肿瘤

Obinutuzumab临床研究正式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发表时间:2017-11-15

    晚期有症状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继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标准一线治疗。GALLIUM研究证实,Obintuzumab可带来优于利妥昔单抗的无进展生存获益。(New Engl J Med. 2017年10月5日在线版)

    该研究结果曾在2016年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进行了报告,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正式发表。

    该研究显示,与利妥昔单抗相比,Obintuzumab可带来显著无进展生存获益,但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药物治疗患者总生存相似。有评论者述评指出,既然Obintuzumab治疗总生存和客观缓解率与利妥昔单抗相似,且毒性更大,那么这一新药是否更优值得怀疑。

    Obintuzumab和利妥昔单抗都是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2000年就上市了,生物类似药也都已经上市了,Obintuzumab是二代CD-20抗体,补体介导细胞毒性较低,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性较强。Obintuzumab在2016年获批用于经治滤泡性淋巴瘤,GALLIUM研究结果有望将其推进到一线治疗。

    研究方案中,化疗方案为苯达莫司汀、CHOP方案或CVP方案,诱导治疗阶段,利妥昔单抗375 mg/m2 d1,Obintuzumab 1000 mg d1,8,15 第一周期,之后周期d1。

    Obintuzumab的用药剂量为1000 mg,是否是如此大剂量带来的显著获益,是否利妥昔单抗用到相同剂量就会追平这种获益,Obintuzumab是真的更有效还是只是我们用的比较量大,这些都无从知晓了。

    中位随访34.5个月,诱导治疗结束,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均相似,Obintuzumab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5%和86.9%,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9.5%和23.8%,研究者评估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0%和73.3%(HR=0.66,P=0.001),独立监察委员会评估结果为81.9%和77.9%,中位无进展生存均未达到,估计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和92.1%(HR=0.75,P=0.21)。

    Obintuzumab组发生率较高的≥3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43.9% vs. 37.9%)、白细胞减少(8.6% vs 8.4%)、发热性粒细胞减少(6.9% vs 4.9%)、输注反应(12.4% vs 6.7%)、血小板减少(6.1% vs 2.7%)、感染(20.0% vs 15.6%)、第二原发肿瘤(4.7% vs 2.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1%和39.9%,停止治疗率分别为16.3%和14.2%,5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3.4%。

    化疗药物为苯达莫司汀的患者发生3~5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和地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更高,与Obintuzumab联合高于与利妥昔单抗联合。这在2016年ASH年会上报告的时候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因为在美国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案,这一联合方案较高的死亡和第二原发肿瘤风险让与会者较为担忧。

    那么该研究能改变临床实践吗,有另外一项大样本研究证实,Obintuzumab对比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提示Obintuzumab用于诱导治疗可获得与利妥昔单抗相媲美的疗效。继续Obintuzumab维持治疗较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有显著的PFS优势,提示Obintuzumab有取代利妥昔单抗在滤泡性淋巴瘤治疗中位置的潜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维持治疗。此前的PRIMA研究就显示,利妥昔单抗+化疗诱导治疗后继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未带来生存获益。临床上宜限于诱导治疗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侵袭性更强患者才给予维持治疗,这里患者中,Obintuzumab维持治疗有可能使患者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

    目前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不必转而接受Obintuzumab治疗,目前Obintuzumab还未获得一线治疗适应证,获批适应证为联合苯达莫司汀化疗诱导治疗继以维持治疗,用于治疗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当有对输注反应的担忧时,还是宜考虑利妥昔单抗治疗。

    (编译 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