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和卵巢病变超声分子成像的可行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ürgen K. Willmann等报告的首个人类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微泡造影剂(MBKDR)进行超声分子成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靶向激酶插入区受体(KDR)的超声分子成像信号与免疫组化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该研究为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癌症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J Clin Oncol. 2017年3月14日在线版)
该研究将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MBKDR应用于临床,首次针对乳腺和卵巢病变进行超声分子成像临床试验。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BKDR作为造影剂进行超声分子成像的安全性,并评估应用免疫组化(IHC)作为KDR表达金标准的可行性。
该研究共纳入24例具有卵巢病变的女性患者(48~79岁),及21例乳腺病变患者(34~66岁),静脉注射MBKDR(0.03~0.08 ml/kg)5分钟后开始进行超声分子成像,直至注射29分钟。给药前后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全血细胞分析指标和代谢指标。采用超声分子成像对MBKDR进行持续监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靶病灶,研究者对组织的CD31及KDR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MBKDR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耐受性良好,无安全顾虑。在可评价的40例患者中,93%的乳房恶性病变和85%的卵巢恶性病变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R表达与超声分子成像信号高度吻合。77%的恶性卵巢病变中存在超声分子成像高信号,而78%的良性病变中未观察到该信号。类似地,93%的恶性乳腺病变中出现成像高信号,而67%的良性乳腺病变中未观察到该信号。
(编译 刘晓东 审校 佟仲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佟仲生教授述评:
采用新型靶向微泡造影剂进行超声分子成像技术被首次应用于临床,尽管完成例数不多,但靶向KDR的超声分子成像信号与免疫组化结果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对临床医生的进一步诊治可以提供更为合理的规划,发展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