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泌尿系统肿瘤

USPSTF 2017前列腺癌筛查草案更强调“个体的意见”

发表时间:2017-04-24

    美国加州大学Kirsten Bibbins-Domingo等表示,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前列腺癌筛查的推荐草案(全文将刊载于5月8日的官网上),现将主要内容公布如下,并向相关人士征求意见。(JAMA. 2017年4月11日在线版) 

    新版筛查指南草案主要内容

    (1)是否筛查前列腺癌应是个人的决定。USPSTF推荐:医生应告知55~69岁的个体基于PSA筛查前列腺癌的潜在获益与风险;是否接受筛查应与医生讨论,每个个体都有机会了解筛查的利弊,并结合了个体的价值观和偏好等因素做出最终的决定(C类推荐)。

    (2)不推荐≥70岁的个体接受基于PSA的筛查(D类推荐),因为有证据显示前列腺癌是缓慢增长的疾病,患者的10年生存率非常高。患者的年龄越大,PSA筛查的过度诊断率越高。尚缺乏证据指导非洲裔美国男性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如何接受筛查,目前的C类推荐仅适用于一般人群及高风险人群。

    (3)草案强调了2012年更新的推荐内容。例如:每筛查1000例可避免1例死于前列腺癌,近90%的男性经PSA筛查出前列腺癌后接受了早期治疗,筛查获益并未超过危害,反对针对所有男性开展基于PSA的常规筛查。  

    (4)某些男性仍旧请求筛查,某些医生仍将提供筛查建议。开始PSA筛查或继续筛查的决定,既反映了患者对筛查利弊的透彻理解,也尊重了患者的偏好。

    2017版有哪些新变化?

    首先,根据2012年的证据,分级有变化。对2012年最大宗研究的延长随访期的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2年后,每筛查1000例即可避免3例转移性疾病的发生(RR=0.70)。因此,筛查的获益增加了“筛查有益”的信心。USPSTF回顾的证据显示,在部分经选择的男性中,主动监测在预防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方面可能与手术或放疗一样有效。据此,USPSTF认为,筛查对一小部分人而言是有净受益的。对部分男性而言,筛查的获益可能要等到10多年后才能体现出来,但其弊端在筛查过程中就被发现了。

    其次,虽然55~69岁人群接受筛查有净获益,但是利弊的平衡仍不确定。因此,筛查决定的做出必然是一件个体化的事情。大量的证据表明,如何密切地平衡筛查利弊、如何平衡“净获益”向“净伤害”的转化,取决于个体对“获益 vs 伤害”价值的定位。因此,每位男性的争取决定都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观及偏好。

    “正确”的做法是:在充分讨论后,仅根据每位男性的个人价值观和偏好来选择筛查与否,而不是对所有男性都筛查(前列腺癌)。允许患者及其主治医生依托科学证据做出明智的决定才是USPSTF的基本目标。

    再次,USPSTF对非洲裔美国男性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尤为关注。若一名男性得知自己是高风险人群时,则有助于做出接受筛查的决定。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对上述两组人群提供推荐。尽管有研究指出非洲裔美国男性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12.6%,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是白人的2倍,但其相关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USPSTF强调亟须该方面的研究,以明示流行病学方面的差异是否提示给予更早、更频繁的筛查,或是有不同的筛查模式。

    (编译 王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