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分子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效
研究者人工合成了可帮助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的分子。(Nature Methods 2018年1月22日在线版. doi: 10.1038/nmeth.4579)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史上的一大突破,通过刺激患者机体免疫细胞识别肿瘤抗原杀伤肿瘤。不过免疫疗法目前在实体瘤治疗中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学界都在致力于增强对肿瘤免疫攻击的精准性和疗效。
一种研究思路是树突状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是专门捕捉外来抗原将其呈递给免疫系统杀伤T细胞的。从患者体内取出树突状细胞,用肿瘤抗原“灌输”后,输回到患者体内,增强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能力。
树突状细胞疫苗获得了一些临床研究成功,但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通常用的肿瘤抗原不是来自患者,而是来自实验室培养的肿瘤细胞,与患者肿瘤抗原不同,这就限制了疫苗的效能,导致杀伤T细胞不能正确地被激活识别并攻击肿瘤。
研究者合成了名为胞外小泡内化受体(EVIR)的受体,通过将EVIR插入到树突状细胞内,使其识别小泡上的外泌体蛋白,使疫苗中的树突状细胞选择性地有效地捕捉来自患者肿瘤的抗原。外泌体由肿瘤大量释放,含有大量肿瘤抗原,与肿瘤转移和肿瘤生长播散其他过程相关。通过识别来自肿瘤组织的外泌体,EVIR可帮助树突状细胞准确捕捉到来自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树突状细胞将这些抗原呈递给杀伤T细胞,从而增强患者对所患肿瘤的免疫反应。
成像技术也揭示EVIR可促进肿瘤抗原从外泌体表面到树突状细胞细胞膜的传递,研究者将这一过程称为变装,提示树突状细胞捕捉到来自肿瘤组织的免疫原性抗原后,直接将其展示在自己的细胞表面,与传统的抗原呈递过程不同,这一过程不需要树突状细胞内的复杂分子相互作用。
这一新的技术增加了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疗效和特异性,但真正可用于抗肿瘤治疗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探讨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译 张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