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本刊关注

国人呋喹替尼研究在JAMA杂志发表

发表时间:2018-07-03

    6月26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44.4分)在线全文发表了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Ⅲ期关键性临床研究FRESCO的完整研究结果,该研究是第一项在JAMA杂志发表的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JAMA 2018年6月26日在线版)

    呋喹替尼是和记黄埔医药自主研制,与礼来共同开发的新型、口服、高选择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Ⅱ/Ⅲ期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支持、上海市科委科技专项、浦东新区科委科技发展基金专项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211期(小样)-9.jpg

    呋喹替尼是首个从发现到新药上市申请都在中国完成的主流抗肿瘤新药,在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中,呋喹替尼显示出对结直肠癌作用强、毒性低、耐受性好的优势,为Ⅲ期研究FRESCO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证据支持。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不断攀升之势,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进展至中晚期,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FRESCO研究是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共同主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等全国共28家研究中心参与完成。该研究旨在评估呋喹替尼在两线标准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11期(小样)-8.jpg

    研究共纳入41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此前是否使用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和患者KRAS基因状态进行分层,按2:1比例随机分入呋喹替尼联合最佳支持治疗组(278例)或安慰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组(138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

    研究达到预设的全部终点,呋喹替尼组中位OS为9.3个月,较安慰剂组6.57个月显著延长2.7个月 ( HR=0.65, P<0.001),中位PFS显著延长1.9个月 (3.71个月 vs. 1.84个月,HR=0.26, P<0.001),ORR(4.7% vs. 0 ,P=0.012)和DCR(62.2% vs. 12.3%,P<0.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按患者基线特征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呋喹替尼在各个亚组的疗效稳健,包括之前使用过VEGF抑制剂治疗亚组在内的各亚组OS和PFS均倾向呋喹替尼组获益。呋喹替尼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均为靶点相关,如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等, 且临床上可以预期、可以控制和可以逆转。

    呋喹替尼对VEGFR的3种异构体VEGFR-1,2,3都有强效且高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可以同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作用,为其强效的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FRESCO研究在JAMA杂志发表,展示出国际上对这项研究的前瞻性设计、完整可靠的数据、临床价值和研究质量的充分肯定。

    基于FRESCO研究数据,和记黄埔医药已于2017年6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NDA;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递交了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并于9月,因“具有明显临床价值”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编译 王娜)

    211期(小样)-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