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食管鳞癌 顺铂/氟尿嘧啶对比紫杉醇/氟尿嘧啶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牵头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对比了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和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研究显示两方案的疗效相近,毒性谱不同。(J Clin Oncol. 2019 年3月28日在线版 doi: 10.1200/JCO.18.02122)
基于RTOG 8501研究结果,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根治性放疗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这一根治性方案的治疗毒性较大,且患者接受同步根治性放化疗的预后并不是非常理想:42%的患者出现3级急性毒性、25%的患者出现3级远期毒性,5年生存率仅26%。
在转移性食管癌中,紫杉醇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在临床前研究中观察到紫杉醇有放疗增敏作用。既往的Ⅰ期和Ⅱ期研究已经在食管癌中评估了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且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尽管各研究中,紫杉醇的剂量和联合方式不同,病理完全缓解率在19%~53%,均高于标准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基于这些前期的研究结果,即使缺乏Ⅲ期研究的数据,目前在食管癌中也广泛使用了紫杉醇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Schnirer等首次在食管癌中评估了紫杉醇+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到这一联合方案较好的耐受性。小样本研究RTOG 0113将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与RTOG 9405研究中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有疗效更好的趋势,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和69%。后续,一些单臂Ⅱ期研究在局部晚期和晚期食管癌中也评估了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3年OS率为35.8%~42.0%。尽管如此,仍需要前瞻性的Ⅲ期研究数据来进一步证实这一方案的疗效。
中国研究者发起了ESO-Shanghai 1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的Ⅲ期研究,旨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中,评估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的同步放化疗3年OS率是否高于标准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
该研究在中国7个研究中心招募患者,要求患者为组织学确诊的食管鳞癌,ⅡA至ⅣA期,初治,18~75岁,ECOG PS评分2分或以下,组织器官功能良好。适合入组的人群按1∶1随机分配至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或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放疗方案,总剂量为61.2Gy/34f(每周5次,每次1.8Gy)。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O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PFS)和安全性。
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共入组436例食管鳞癌患者。两组患者方案完成率相似,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组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组分别为63.6%和69.4%。两组患者的基线肿瘤特征均衡。中位年龄为62岁。两组患者的中位肿瘤长度都为6 cm。
截至2018年8月1日,意向性人群中,紫杉醇组和顺铂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7个月和54.7个月。共230例(52.8%)患者死亡,其中紫杉醇组和顺铂组分别为110例和120例。两组的3年OS率分别为55.4%和51.8%(HR=0.905,P=0.448);中位OS为47.6个月和40.3个月,均无显著差异。紫杉醇组1年、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79.3%、60.6%和44.3%;顺铂组分别为76.2%、61.5%和40.8%。亚组分析观察到一致的结果。
截至本次分析时,共178例(40.8%)患者生存,且未出现疾病进展,其中紫杉醇组和顺铂组分别为90例和88例。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1.0个月和24.3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43.7%和45.5%(P=0.828),无显著差异。此外,两组的无复发生存和无转移生存也无显著差异。
安全性分析显示,两组急性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8.8%和51.6%(P=0.566)。紫杉醇组对比顺铂组,急性3级或以上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和乏力发生率显著更低,而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肺炎的发生率更高。两组延迟心血管疾病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相似。
该研究未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中证实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的放化疗方案OS优于标准的顺铂联合氟尿嘧啶,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仍然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进一步比较两个方案的安全性发现,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的严重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而贫血、血小板减低、胃肠道毒性和乏力发生率更低。简言之,两方案的疗效相似,毒性谱不同。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方案选择,实现个体化治疗。
(编译 孙荣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