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洗脱微球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后皮肤栓塞一例
近期,Grieshaber等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报道了一例病例:在应用阿霉素洗脱微球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名乳腺癌患者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后,发生了皮肤栓塞。(JAMA Dermatol.2014年7月2日在线版)
该例患者在接受阿霉素洗脱微球TACE术后1周,出现腹部瘙痒和伴有疼痛的皮疹。患者右腹部出现较轻的网状红斑结节,并融合成块。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达17 700/μl,转氨酶升高。皮肤的组织学活检提示以皮肤网状层淋巴细胞浸润和嗜酸性细胞为特征的药物反应。
一周以后,患者的皮肤症状持续,并出现皮肤溃疡。切除活检和组织学分析发现,在血管中出现紫色的未知颗粒,在脂肪组织内发现局灶坏死和炎症,提示在脂肪组织的血管内发现阿霉素洗脱微球。切除的标本和阿霉素洗脱微球的原子组成分别是碳(76.2%和65.8%)、氧(20.1%和27.9%)、硫(0.8%和1.9%)以及钠(2.9%和3.5%),洗脱颗粒还含氯(0.9%)。由此可以推测,切除标本中的钠离子来源于洗脱微球的氯化钠中,皮肤中的微球样物质包括栓塞的洗脱微球。随后患者用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瘙痒症,皮疹逐渐好转,实验室指标也趋于正常。
作者总结道,我们假设皮下脂肪层栓塞的发生是通过患者的侧支血管。这就可以推测,由于越来越小的药物洗脱微球的运用,皮肤(皮下微血管)栓塞会越来越多见。
(编译 陈嘉莹 审校 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炅教授述评:
作者分享了一例阿霉素洗脱微球TACE术后发生皮下脂肪层微血管栓塞的病例。随着药物洗脱微球的发展,小的颗粒球可能通过侧支血管到达皮下,从而造成此皮肤反应,医护人员应对此不良反应有充分的知晓,并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