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T肺癌筛查 上海一般风险人群筛查过度诊断分析研究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望红等报告了一项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320万居民数据的队列研究,揭示了低剂量螺旋CT(LDCT)在健康体检中的广泛应用导致肺癌过度诊断的严峻现实。研究提示迫切需要相关指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LDCT筛查的益处,并减少肺癌潜在的过度诊断现象。(J Thorac Oncol. 2025年2月13日在线版)
自2011年以来,LDCT已在中国人群的健康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一般风险人群中,引入LDCT可能会导致肺癌的过度诊断。
这项研究基于2002~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癌症登记数据,覆盖约321万常住居民,46 978例肺癌新发病例和34 475例肺癌死亡病例,按性别计算年龄标化总发病率、分期归因发病率、组织学归因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结合多阶段致癌理论模型,量化过度诊断的规模,旨在评估LDCT自2011年进入普通人群健康体检后对肺癌诊断模式的影响。
研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识别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的转折点,计算年均变化率(AAC)。基于“历史年龄-发病率曲线”(2002~2010年数据),假设若无LDCT普及,发病率应随年龄呈指数增长。通过比较实际观察值与理论预期值的差异,估算过度诊断病例数及比例。按性别、病理类型(腺癌、鳞癌等)、临床分期(早期/晚期)细化结果,揭示异质性。
结果显示,自2011年以来,两性中肺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均迅速攀升,而同期年龄标化死亡率则下降。发病率上升趋势主要见于女性早期肺癌和肺腺癌这两种情况。总体而言,男性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肺癌过度诊断,而女性中肺癌的过度诊断率从2011~2015年的22%增长到2016~2020年的50%。
进一步分析显示,过度诊断归因的肺腺癌病例数量(比例)增加,男性中该情况从2011~2015年的182例(8%)增加到2016~2020年的827例(22%),女性中从1842例(85%)增加到4171例(89%)。
该研究量化了在一般风险人群中引入LDCT而导致的肺癌过度诊断。随着LDCT使用的增长,肺癌过度诊断正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显示,有近9成的女性肺腺癌实际上属于过度诊断,这类肺癌相比其他类型肺癌偏“惰性”,多数生长速度较慢且恶性程度低,早期诊治对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效果并不明显。据悉,这是首个在300万量级人群中进行的肺癌筛查导致过度诊断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筛查指南和肺结节管理策略有必要尽快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LDCT筛查的益处,同时减少过度诊断带来的患者和医疗负担及不必要的治疗。
过度诊断定义为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但死亡率保持稳定或下降,且不能完全由筛查获益解释;早期癌症发病率增加,但晚期癌症发病率未见下降,使得筛查中检出的早期肿瘤,或不会显著影响患者预期寿命。
该研究覆盖的年份,我国CT扫描仪数量持续攀升,2015~2019年,我国CT机保有量从14 082台增至25 660台,且还在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筛查项目广泛覆盖LDCT筛查,筛查对象泛化至低风险人群(如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带来年轻和女性人群过度诊断的增加。需更新筛查指南,尤其对低风险人群的筛查推荐,调整合理的筛查范围、频率和筛查间隔,优化筛查发现肺结节后的管理策略等。
(编译 冯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