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WN研究随访5年 洛拉替尼治疗亚洲患者中位PFS仍未达到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等报告CROWN研究随访5年的亚洲患者结果显示,在初治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lorlatinib)对比克唑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总体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保持一致,洛拉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J Thorac Oncol. 2025年2月28日在线版)
Ⅲ期研究CROWN纳入初治的、ALK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等比分予洛拉替尼(100 mg qd,59例)或克唑替尼(250 mg bid,61例)。前期的结果显示,洛拉替尼相对克唑替尼显著延长了PFS,且亚洲各亚组均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本次事后分析提供了亚洲患者亚组中随访5年的、研究者评估的最新疗效、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洛拉替尼组和克唑替尼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2.4个月和55.1个月后,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95%CI 64.3个月~未达到)和9.2个月(95%CI 7.2~12.7个月;HR=0.22,95%CI 0.13~0.37),5年PFS率分别为63%(95%CI 49%~74%)和7%(95%CI 2%~17%),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1%(95%CI 69%~90%)和59%(95%CI 46%~71%)。
在基线时有脑转移的患者中,洛拉替尼组和克唑替尼组颅内ORR分别为69%(95%CI 39%~91%)和6%(95%CI<1%~30%),至颅内进展的中位时间分别为未达到(95%CI 未达到~未达到)和14.6个月(95%CI 9.2~27.4个月;HR=0.01,95%CI <0.01~0.11)。安全性特征与整个人群一致。 (编译 巩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