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Vogel等报告了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内容。(Ann Oncol. 2025年2月20日在线版)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肝细胞癌(HCC)占全球肝癌负担的80%,到2020年,新发病例将达到90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7.3/10万。在过去的20年里,亚洲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和韩国)的HCC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正在上升。HCC以男性发病为主,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推荐:由于HCC与慢性肝病相关,建议在出生时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推荐级别:Ⅱ,A),并对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推荐级别:Ⅲ,A)。所有被诊断为HCC的HBV活性患者均推荐抗病毒治疗(推荐级别:Ⅱ,A)。对于有活性HCV的、HCC确诊患者,一般推荐直接抗病毒治疗,但治疗时机应个体化(推荐级别:Ⅳ,B)。
监测:HCC的监测包括在HCC风险患者中反复应用筛查工具,旨在降低死亡率。监测的成功与否受目标人群中HCC发病率、有效诊断检查的可及性和接受程度以及有效治疗的可及性的影响。当肝硬化患者每年发生HCC的风险>1%,无肝硬化患者每年发生HCC的风险为>0.2%时,可以考虑进行HCC监测。
在亚洲患者中,与病毒载量较低的患者相比,血清HBV DNA>10 000拷贝/ml与HCC的年度风险较高相关。基于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应用PAGE-B评分来评估接受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的慢性HBV患者发生HCC的风险。HCV和晚期纤维化患者即使在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其发生HCC的风险仍然增加,因此应继续进行监测。
肝脏超声是HCC监测的标准工具,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特别是在有明显脂肪变性的肝脏中。在西方国家和经验不足的中心,超声诊断早期HCC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经验丰富的中心。在肝脏超声中加入血清α-胎蛋白(AFP)的测定可以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但代价是出现假阳性结果。
基于游离细胞DNA为基础的液体活检在早期发现HCC方面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但仍有待于前瞻性验证。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了监测(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血清AFP检测)和不进行监测的中国慢性HBV感染患者。尽管监测计划的依从性较低(55%),但监测部门的HCC相关死亡率降低了37%。关于最合适的监测间隔,一项比较3个月和6个月监测计划的随机研究未报告对于早期HCC检测有任何差异。
建议:如果肝功能和合并症允许肿瘤治疗,建议对所有肝硬化患者进行HCC监测,与其病因无关(推荐级别:Ⅱ,A)。建议在核苷类似物治疗开始时,对慢性HBV感染、中或高HCC风险评分(如PAGE-B)的患者进行HCC监测(推荐级别:Ⅱ,A)。HCC监测应包括每6个月腹部肝脏超声(或多期横断面成像,如果可用),伴或不伴AFP评估(推荐级别:Ⅱ,A)。液体活检和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不推荐用于HCC监测(推荐级别:Ⅳ,D)。 (编译 赵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