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转移癌的新型免疫疗法和甲状腺疾病有关

发表时间:2014-12-15
作者:卢晨 胡慧敏 卢铀

    一项在2014年美国甲状腺协会年会上报告的临床研究表明,转移癌的新型免疫疗法会提高部分患者罹患无痛性甲状腺炎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免疫疗法时,需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源自Medscape网站)

    无痛性甲状腺炎通常伴发于内源性甲状腺疾病,但这种疾病亦与放疗和服用干扰素、激酶抑制剂和白介素2等药物有关。

    恶性转移癌新型免疫疗法的靶点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两者均为负性免疫调节因子,阻止针对外源性抗原引起的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最近研究表明,服用CTLA-4单克隆抗体与一些不良内分泌疾病相关。CTLA-4单克隆抗体Ipilimumab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它的一个不良反应是下垂体炎,平均发生率为4%(范围是1%-25%)。但关于服用PD-1抗体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市场上已有的PD-1抑制剂包括美国已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Pembrolizumab和日本的Nivolumab。

    Walfish表示,在抗PD-1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实验中,有10例转移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不全。其中6例患有短暂的甲状腺毒症,服用短疗程的β受体阻断剂后成功治愈,然而另外4例患者都出现抗甲状腺抗体的血清学证据,并都需要至少6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Bryan R Haugen表示,这些发现提示,在患者接受这些免疫疗法时,监测甲状腺功能非常必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可治疗的,而在这些潜在患病人群中,甲状腺功能亢进较难解决,需要我们提高意识,尽早识别可能罹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

    甲状腺症状的发生与免疫治疗反应无关

    7例被转诊至Walfish第三甲状腺门诊进行确诊和治疗的患者患有恶性黑色素瘤,3例正在接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女性占60%。其中,6例甲亢患者在接受短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治愈,且促甲状腺激素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BII)检查均为阴性。这6例患者的甲状腺毒症在约4至6周后自行缓解,但随后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需要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其余4例虽然产生了抗甲状腺抗体,但排除了Graves病的可能。他们在免疫治疗后约6至8周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没有出现甲亢。研究者表示,医生可能错过了这些患者之前发生的甲状腺毒症。这4例患者的血清检验证明其体内含有抗甲状腺抗体,并需要至少6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这些患者甲状腺症状的发作与免疫治疗的反应没有相关性。

    研究者指出,治疗转移癌的新型免疫疗法现已被确认会对甲状腺和一些其他内分泌器官产生选择性的免疫毒性作用。如同CTLA-4已被证明对甲状腺有影响,一些与甲状腺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类遗传因子也可能导致接受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出现无痛性甲状腺炎。此外,不是所有接受过免疫疗法的患者都会出现这些不良影响,受影响的可能是有免疫遗传易感性的个体。

    研究者们曾表明CTLA-4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变异可能会使个体产生各种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如Graves病、艾迪生病、桥本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类似上述机制,PD-1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变异可能使接受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部分患者产生无痛性甲状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