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有差异
在2015年ASCO会议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Christopher Lieu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PPAR和IGF1R基因信号通路在年轻与老年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且与肿瘤发生、代谢和生长相关。此外,年轻者肿瘤组织中富集的差异信号通路与抗肿瘤药物的代谢相关。以上发现可阐释传统化疗对年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差的原因。(摘要号 e14627)
该研究收集了5例年轻(中位年龄31岁)结直肠癌患者和6例老年(中位年龄73岁)患者的肿瘤组织,对每个肿瘤标本进行测序,读长(reads)达4500万。研究者后续拟在大样本人群中验证上述结果,如证实PPAR和(或)IGF1R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具重要作用,将进一步研发针对这些潜在的肿瘤驱动因子的药物。目前正在收集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并申请开展临床前基因和药物测试,以望为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好治疗。
(编译 黎皓 审校 张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俊教授述评:
该研究结果为肿瘤治疗“同病异质、同病异治”的理念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在晚期结直肠癌的分层治疗中,目前常用的分层因素包括宏观上的人种、地区、性别与年龄;解剖学上的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病理学上的黏液腺癌和非黏液腺癌等。但上述宏观上的差异最终多可用微观上的基因表达变异来对应,故在分层指标日益细化的当下,如何在纷繁错杂的诸多指标中明确方向,牢牢把握临床指导价值这一抓手,合理应用高通量测序、基于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生物学验证等手段,也是肿瘤转化型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从临床现象观察深入到机制研究,再将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于临床,其合作转化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