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市乳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成功举行
在医学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的今天,如何进一步促进乳腺癌领域的进步,基于临床与基础合作的转化医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乳腺癌领域的发展,由来自北京乳腺界临床与基础、热心于转化医学的的专家,共同成立了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6月20日上午,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届北京市乳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万寿宾馆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解放军307医院刘素刚院长、中国科学院张学敏院士分别就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作了精彩的致辞。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焰教授的报告《认识乳腺癌转化医学:现状与对策》简要回顾了百年来乳腺癌循证医学的发展,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了成功转化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21基因检测、Gail模型、BRCA1/2、CTC等诊断工具以及新型靶向药物帕妥珠单抗、T-DM1、palbociclib等成功案例。黄焰教授的报告指出:传统的手术、细胞毒性化疗、内分泌、放疗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上正面临瓶颈,已很难进一步改善生存,未来的希望在于基于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的精准治疗,包括靶向治疗、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敏感与克服耐药、新的药物与新的治疗方案等,另一个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方向是乳腺癌预防和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与趋势》的报告,陈教授介绍了《2014年中国肿瘤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在中美癌症生存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中国,中美乳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是73.1%和90%,而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一半(53.8 v 100%),我国的癌症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张频教授作了《乳腺癌转化医学的内科视角:靶向治疗进展》的精彩演讲。张频教授对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靶点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道:内分泌耐药是ER+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信号失联或代偿途径的活化,是克服内分泌耐药的新途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CDK4/6抑制剂Palbocic为ER+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开启新时代;而抗体与抗微管药物偶联的新型靶向药物T-DM1,则给我们带来了更为惊喜的结果。
在研讨会的基础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曹诚教授做了《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检测》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等的检测方法与原理。国家免疫诊断试剂工程实验室的张贺秋教授做了《乳腺珠蛋白抗体研制及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结合他们承担的该项“十二五”863重点项目,对乳腺癌免疫诊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军事医学科学院统计学教研室的柳伟伟教授做了《大数据时代的乳腺癌科学诊治》报告,介绍了回归分析、辨别分析、神经网络模型与凸块猎取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解放军307医院邰艳红教授做了《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国际指南要求SOP体系建立的生物样本库的情况,其中,与乳腺外科合作取自乳腺癌和正常、癌旁及良性肿瘤的组织、血样和DNA等标本份数已超过5000份。
主持研讨会的王翔教授、李席如教授、田亚平教授和康骅教授对会议报告做了精彩点评,与会专家们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热烈的提问与探讨。最后,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黄焰教授做了总结:乳腺癌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宗旨和目的是搭建北京市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交流平台,促进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合作,倡导大数据协作,推动北京市乳腺癌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与成果转化。希望这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平台能为乳腺癌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