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指数评分工具可减少侵入性的结直肠癌筛查
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包含五种变量的风险指数评分工具,可以识别那些结直肠恶性肿瘤风险一般的个体,使他们免受结肠镜检查而选择更加微创的筛选方法,但不止一位专家提出需警惕使用这种新的评分工具。(Ann Intern Med. 2015年8月11日在线版)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医学中心Regenstrief研究院的Thomas F. Imperiale教授及其同事认为,根据不同人群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有助于提高人群整体的检查率和效率。对于低风险人群,筛查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或两者共同完成。相较于结肠镜检查,它们侵入性小,风险低,成本低。
研究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纳入了4460例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行首次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并以2: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衍生组(2993例)和验证组(1467例)。研究对象中94%为白人。
风险指数评分的计分点包括年龄(<55岁:0分;55~60岁:1分;60~65岁:2分;65~70岁:3分;≥70岁:4分)、性别(女性:0分;男性:1分)、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肠癌者计1分)、吸烟史(无吸烟史:0分;0~30包年:2分;≥30包年:4分)和腰围(小:0分;中等:1分;大:2分)。风险评分范围在0~12分之间,根据评分高低,可分为4个风险等级:0分为极低风险组,1~3分为低风险组,4~6分为中等风险组,7~12分为高风险组。
衍生组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支持这一风险评估模型,结直肠恶性肿瘤在各风险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2%(95%CI 0.63%~4.43%)、4.88%(95%CI 3.79%~6.18%)和24.9%(95%CI 21.1%~29.1%)(P<0.001)。而在验证组中,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极低风险组的发生率为1.65%(95%CI 0.20%~5.84%),低风险组为3.31% (95%CI 2.08%~4.97%),在高风险组为22.3%(95%CI 16.9%~28.5%)(P<0.001)。
研究者指出,在低风险组人群中单独使用乙状结肠镜可以检测到73%~87.5%的结直肠恶性肿瘤。
风险分层评分可以更好的
用于随访
费城宾夕法尼亚佩雷尔曼医学院教授Chyke A. Doubeni在随后的评论中指出,风险指数评分在评估一般风险组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方面可能有用。但是,除非有更强的科学依据,否则不建议根据风险指数评分决定一般风险组患者的结直肠癌筛选方法。
Doubeni博士认为,为个体化选择筛查方法而使用的风险评分本身就是一种筛查形式,因此需要在不同人群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安全地用于临床决策。他指出,这项研究的推导模型也缺乏敏感性,患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和未患结直肠恶性肿瘤人群中只是略有差异(c-统计量0.72)。此外,作者提及的结肠镜检查的替代筛查方法并不一定可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在美国并不常见,而粪便免疫组化检测只能发现25%的结直肠恶性肿瘤。
Doubeni博士还强调,除非有更高效的筛查工具,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优化筛查,为患者提供他们愿意接受并能高质量完成的检查方法。但是,依托强大经验证据的高敏感性算法可能会在指导阴性筛查结果人群的随访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编译 蒋梦婕 审校 袁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袁瑛教授述评: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结直肠恶性肿瘤风险评分标准,有助于临床医生个体化选择正确的筛查方式。对于低风险组患者选择粪便检测或乙状结肠镜筛查,对于高风险组患者选择结肠镜筛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提高筛查的检出率和效率。但目前这一风险评分标准的可行性仍有待验证,我们仍需探索更加准确高效安全的筛查方法,如粪便免疫组化、粪便多靶点DNA检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