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中间型肺腺癌的病理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20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林冬梅教授报告了中间型肺腺癌病理学分析研究结果。

    肺腺癌是人类异质性最大的肿瘤,其分类标准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肺腺癌可根据起源分为终末呼吸单位(terminal respiratory unit,TRU)型和非TRU型。此分类与肺腺癌的组织形态、基因突变和临床预后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如TRU型与EGFR突变相关,非TRU型多发生KRAS突变。与现在普遍采用的国际多学科分类相比,更加简明,重复性高。但是,存在一组具有TRU和非TRU型过渡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的肿瘤即中间型腺癌。

    对于中间型腺癌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原有TRU分类,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日本学者发现TTF-1、MUC5B和MUC5AC可能有助于中间型腺癌的诊断,但是未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176例肺腺癌病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0例为TTF-1(+),MUC5B(+),MUC5AC(-);4例为TTF-1(+),MUC5B(+),MUC5AC(+);TTF-1(+),MUC5B(-),MUC5AC(+)为0例。我们将共表达TTF-1和MUC5B的腺癌定义为中间型肺腺癌。根据形态学标准和免疫组化结果,TRU型、中间型和非TRU型腺癌分别为99例、44例和33例。

    与TRU/非TRU型相比,中间型腺癌有明确的组织形态学特点。44例中,23例(52.3%)具有筛状结构(P<0.001),24例(54.5%)可见细胞外粘液(P<0.001)。EGFR突变率和Napsin-A阳性率由TRU到非TRU型逐渐降低(P<0.001,P=0.004)。

    ALK重排是肺腺癌重要的驱动基因和药物靶点,而中间型肺腺癌ALK重排的发生率(18.2%)显著高于TRU型(4.0%)和非TRU型(3.0%),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我们还发现ALK重排与MUC5B密切相关(P =0.022),特别是共表达TTF-1的病例(P = 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引入中间型腺癌后,提高了原有TRU分类的预后价值,TRU型腺癌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38)。

    综上所述,TTF-1和MUC5B可作为诊断中间型腺癌的标志物。中间型肺腺癌是一组具有明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腺癌,特别是ALK重排的发生率很高,其既与TRU型/非TRU型不同又相互联系。中间型腺癌的提出提高了原有TRU分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TRU分类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供稿 李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