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黑色素瘤 Nivolumab诱导序贯Ipilimumab或为现阶段的最好治疗方案
在2015年度欧洲癌症大会(ECC)上,黑色素瘤和皮肤肿瘤分会报道的Ⅱ期随机临床研究CheckMate064的结果提示,目前认为诱导阶段使用Nivolumab序贯Ipilimumab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在两种不同给药方式中类似。此外,与之前大样本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结果相比,序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Nivolumab和Ipilimumab同时给药相似,但疗效似乎劣于同时给药。(自ESMO)
该研究评价了Nivolumab序贯Ipilimumab和Ipilimumab序贯Nivolumab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用药第25周评效时,Nivolumab序贯Ipilimumab组的有效患者数是Ipilimumab序贯Nivolumab组的两倍。研究中,无法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在用药第25周经改良版RECIST1.1标准评效时,Nivolumab序贯Ipilimum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R)为41.2%(95%CI 29.4%~53.8%),Ipilimumab序贯Nivolumab组的为20%(95%CI 11.4%~31.3%)。
该研究在全美9个中心纳入了初治或既往接受过一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的、ECOG PS 0~1分、无法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共计140例。随机按1:1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下述诱导治疗:Nivolumab 3mg/kg i.v. q2w×6,序贯Ipilimumab 3 mg/kg iv q4w×4(队列A,68例);Ipilimumab序贯Nivolumab(剂量用法同前)治疗(队列B,70例)。无论第13周评效结果如何,只要患者存在临床获益,均允许继续用药。
在诱导治疗结束后,仍在持续用药的患者可继续接受Nivolumab 3 mg/kg i.v.q2w的维持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持续性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
队列A诱导治疗阶段的不良反应更明显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诱导治疗阶段出现的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在队列A和B中,诱导阶段3~5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0.5%和42.9%,均未发生药物相关死亡。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包括诱导和维持阶段)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8%和47.1%。队列A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第13~25周(换用Ipilimumab治疗后)。队列A和B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比例分别为36.8%和31.4%。
队列A的有效性更高
在第25周时,疾病进展率在队列A为38.2%(95%CI 26.7%~50.8%),在队列B为60.0%(95%CI 47.6%~71.5%)。在第13周时,队列A、B的PR率分别为35.3%和10.0%;第25周时,分别为41.2%和20.0%。
(编译 白雪 审校 斯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