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CTC的突变图谱或有预后价值
西班牙研究者Bruno Paiva等报告,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和分子图谱分析中有新的作用,为将外周血标本(PB)中CTC检测整合进入流式-分子诊断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摘要号 23)
对MM患者骨髓(BM)中分离出的肿瘤细胞进行的大规模平行测序已经证实,MM存在显著的克隆异质性,每例患者存在的中位亚克隆数为5个。可以设想,MM中真实的克隆异质性将会更高,因为MM中BM浸润通常是灶性的,单一BM标本只是代表了整个BM成分的一小部分。因此,尚无研究尝试液体活检技术[例如,从患者外周血标本(PB)检测基因特征]是否可以帮助获得更完整的MM克隆多态性图谱。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BM活检不可能反复复查,也要求对MM患者开发一种创伤性较小的基因检测方法。为了确定在MM患者中非侵袭性地检测基因特征的整体实用性,明确CTC的突变图谱能否反应此类患者BM中浆细胞(PC)的克隆性,该研究使用多色流式细胞仪(MFC)对自PETHEMA/GEM2010MAS65研究中前瞻性入组50例新诊断有症状的MM患者,自Dana-Farber肿瘤研究入组64例缓解期/维持治疗期复发的患者,均进行了CTC计数。
全外显子测序方面,研究者获得了8例新诊断未治疗患者的骨髓、CTC和生殖系T淋巴细胞。BM克隆性PC和CTC的外显子测序倍数高达200倍,生殖系细胞为50倍。CTC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每份标本建两个独立的基因文库,随后对每个副本进行测序。对于WGA的标本,仅使用在两份平行文库中都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V)。
结果显示:在研究CTC是否能够成为MM患者基因特征检测的、可靠的、非侵袭性手段之前,首先确定了它在不同疾病状态的可行性。高敏MFC技术显示,在40/50例(80%)新诊断的MM患者和71/130例(55%)复发或缓解期的患者中,多重测序检出了CTC。
在CTC计数的预后价值方面,这40例PB CTC阳性的新诊断患者中有19例复发,中位进展时间为31个月;而另外10例没有检出CTC的患者中仅有1例复发,中位进展时间未达到(P=0.08)。随后,对复发或缓解期患者进行多次PB CTC的动态变化与预测预后关系的研究中发现,CTC计数增加和预后不良相关(P=0.01),提示CTC的绝对量和变化趋势对MM的预后都有意义。
在证实了CTC能够在大部分MM患者中被稳定检出后,紧接着开展CTC的突变图谱研究,并将其与该患者配对的BM克隆性PB对比。在同一例患者的BM和CTC中可分别检出223项(中位值)SNV和118项(中位值)SNV。在配对BM和CTC中,发现体细胞多态性的一致性为79%。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测MM中常见特异突变(如KRAS、NRAS、BRAF等)时,13个基因总计存在18个非同义SNV(NS-SNV),大部分NS-SNV能够在同一患者的配对BM PC和CTC中同步检出。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了若干个仅发生在CTC或BM克隆性PC中的独特突变。其中,39个NS-SNV为CTC特异性的,多例患者的CTC中均可检出4个基因(CR1、DPY19L2、TMPRSS13和HBG1)的6个NS-SNV。配对BM和PB肿瘤细胞与拷贝数量多样性(CNV)模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编译 王维达 审校 王亮 吕跃)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吕跃教授述评:
大家都知道,MM中BM浸润通常是灶性的,单一BM标本只是代表了整个BM成分的一小部分,仍然存在缺欠,尽管采取了多部位穿刺等的许多措施,但是如何真正解决仍然是个头痛的问题。因此,是否使用液体活检技术[例如,从患者外周血标本(PB)检测基因特征]能够帮助获得更完整的MM克隆多态性图谱是一个方向。本研究研究确定了CTC在MM患者预后和分子图谱分析中的新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