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消化道肿瘤

基于MRI评估预测淋巴结转移患者

发表时间:2016-01-04

    一项来自日本结直肠癌协会的研究显示,术前磁共振成像(MRI)以淋巴结短径5mm为截点预测低位直肠癌肠周淋巴结(PRLN)和侧方淋巴结(LPLN)转移的预测效能最高。(Ann..Surg. Oncol. 2015年12月15日在线版)

    这项研究共纳入449例2004年至2013年间来自6个中心接受过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术前MRI,其中324例患者同时接受了侧方淋巴结切除术。依据术前MRI评估最大淋巴结短径≥截点或<截点,将患者分成临床诊断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肠周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均各自分别以5mm和10mm作为截点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于55例接受过术前放化疗的患者,术前MRI在放化疗结束后执行。

    对于直肠肠周淋巴结,以5mm和10mm为截点做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64和0.5794。以5mm为截点时具有更高意义的AUC值(两种截点比较P值=0.0152),其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3.7%;72.6%和54.7%。

    而对右侧的侧方淋巴结而言,以5mm和10mm为截点做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8和0.6326(两者比较P值=0.0034)。其中以5mm为截点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6%,68.6%和79.7%。而对左侧的侧方淋巴结而言,其AUC值分别为0.7593(以5mm为截点)和0.6559(以10mm为截点)(两者比较P值=0.0057),其中以5mm为截点时的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3%,70.8%和81.0%。

    结果显示以MRI判断阳性淋巴结,无论是直肠肠周淋巴结,还是侧方淋巴结,均以短径5mm作为截点更优。尽管以淋巴结大小诊断阳性淋巴结的方法简单又实用,然而还需进一步探索其他基于形态学,比如形状、边界、信号强弱以判断淋巴结阳性的方法是否更优。

    (编译 王韵 审校 李宇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宇红教授述评:

    对于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有效性尚无定论。欧美等国家不主张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而在日本,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成为一种标准的推广术式。直肠癌侧方引流途径客观存在,扩大的侧方淋巴结清扫能切除可能转移的淋巴结,达到完全根治的效果。但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率不高,且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存在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等较多并发症。因此,最好可以权衡利弊,挑选出高危患者。术前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切除术是治愈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用MRI短径大于5mm作为截点,判断直肠肠周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是否为阳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中国学者借鉴。另外应进一步结合其他指标,比如淋巴结形状、边界、造影剂强化,DWI信号等情况来综合判断淋巴结是否为阳性,并在此基础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扩大切除术在此类患者中的价值,这样既避免了盲目扩大造成的过多损伤,最大程度的保存功能,又提高侧方转移阳性清扫率,行根治性切除,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使患者生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