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或影响脑灌注及灰质密度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神经影像中心的Andrew J. Saykin等报告,乳腺癌完成化疗后1个月时,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的增加可能与脑灌注增加及灰质密度增加相关。由于具有潜在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该机制值得被进一步研究。(J Clin Oncol. doi:10.1200/JCO.2015.62.1276)
在该研究中,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4例)和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3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1个月后及治疗结束1年零1个月后分别接受颅脑磁共振检查,利用相关技术评估大脑灌注及灰质密度;同时利用癌症治疗功能量表/妇科肿瘤协作组神经毒性4项感觉特异型量表评估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症状。
从治疗前基线时到治疗结束后1月,化疗患者出现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症状明显增加,到1年时有部分恢复(P<0.001);在治疗结束1个月时,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化疗患者症状出现的增幅更显著(P=0.001)。化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神经影像结果表明,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相关症状与右脑前上回和扣带回的灌注显著相关(P<0.001),而这些部位的神经活动与疼痛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
化疗结束1个月时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相关症状(P<0.001)和相关的灌注改变(P=0.002)均与灰质密度改变相关。该结果提示,灰质密度下降者出现严重的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的可能性不大,同时限制了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症状相关的灌注改变。右脑前上回和扣带回有脑灌注和灰质密度改变现象的叠加。在化疗后1年时没有观察到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症状和灌注之间的关系。
(编译李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