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致癌驱动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差异
美国埃默里大学Winship癌症研究所Suresh S. Ramalingam等报告,肺腺癌致癌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后续治疗存在种族差异。非洲裔美国人的基因突变频率最低,但也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癌驱动基因的突变,其靶向治疗效果与其他种族相似。(Cancer. 2015年12月22日在线版)
致癌驱动基因的发现迎来了肺癌治疗的新时代,但是这些突变在不同的种族/民族间的差异还未被充分研究。肺癌突变联盟1(LCMC1)数据库登记了美国14个中心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相关资料。为了评估致癌驱动基因在不同种族/民族人群肺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及影响,该研究自LCMC1数据库中入组2009~2012年的肿瘤标本,并对标本进行了如下10种致癌驱动基因的检测,即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BRAF、PIK3CA、MET扩增、NRAS、MEK1和AKT1。患者被归类为白种人、亚洲人、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人,研究内容包括癌驱动基因的突变率、治疗以及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共纳入了1007例患者,其中白人838例,非洲裔美国人60例,亚洲人48例,拉丁美洲人28例。亚洲患者癌驱动基因的突变率最高,为81%(39例),余者依次为拉丁美洲人的68%(19例),白人的61%(511例),非洲裔美国人的53%(32例)。非洲裔美国人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2%,KRAS基因突变率为17%,ALK基因重排突变率为4%。亚洲患者最倾向于接受靶向治疗(与比非洲裔美国人相比:53% vs 27%)。各种族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
(编译 马京杭 审校 李鹤成 金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