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肺癌患者有更多靶标基因
美国Dana-Farber癌症中心Adrian G. Sacher等报告,50岁以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年长者相比,更有可能存在能作为靶标的基因突变。(JAMA Oncol. 2015年12月17日在线版)
对于年轻的肺癌患者而言,靶标基因的挖掘应不遗余力,因为数据显示,找到能够实施靶向疗法的突变的概率极高。
研究结果
与其他癌症不同,在计划治疗方案时,NSCLC患者的年龄相对其他因素而言所占考虑比重较小。NSCLC在确诊时仅有5%的患者不超过50岁。
研究团队使用数据库中2237例NSCLC患者以及肿瘤基因分型结果数据,考察了年龄、靶标基因(EGFR、KRAS、ALK、ROS1、ERBB2和BRAF V600E)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中位年龄为62岁,81例(4%)患者在确诊时不超过40岁。
总体而言,约有三成患者(712例,32%)存在靶标基因突变。1325例患者接受了全部5种NSCLC相关突变检查(不包括KRAS),其中存在任一靶标突变的比例为59%,50岁以下年轻患者中的比例(78%)高于50岁及以上的患者(49%)。
多变量模型中,校正了其他与基因型相关的变量(吸烟状态、女性以及亚裔)之后,年龄较轻与存在靶标基因型之间具有显著关联。
中位生存期方面,40岁以前(18.2个月)或70岁以后(13.6个月)确诊的患者最差,但在没有靶标基因型的患者中,各年龄段的总生存无差异。
有靶标基因突变并接受了靶向治疗的患者中,生存期延长了34%,无靶标突变的患者中,生存期延长与靶向疗法之间并无关联。
年轻患者罹患肺癌较为罕见,但在生物学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也提示,这种疾病会在任何人的身上发生,不论年龄或吸烟状况为何。
研究意义
该研究的随访部分中,目前已启动了一项前瞻性试验,名为年轻肺癌患者的基因组学(GOYL),协作方为Addario肺癌医学研究所,本研究团队则为40岁以下确诊肺癌的患者远程提供免费的下一代靶向基因测序。但这些结果和结论也受到转诊偏倚的限制,毕竟年轻患者以及携带特定突变的患者有可能进入医疗条件更好的治疗中心,结果几乎必然会导致研究人群分布出现偏移,得出的结论也不具备推广至大范围肺癌人群的条件,但这项工作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使得早期鉴别肺癌年轻患者亚组成为可能,因为这个亚组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值得加以关注。在靶标驱动基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后,其独特的临床人口统计学结果便意味着该群体有可能从中受益。
印第安纳普渡大学的Wanqing Liu表示,该研究所得结果与他们团队一项近期研究以及部分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些研究提出,端粒较长实际上也是EGFR阳性NSCLC的一个风险因素。而众所周知的是,年龄较小与端粒较长相关。而年轻患者群体的总生存情况较差也令人诧异,显然有必要在此方向上深入探索。
Liu认为,这项研究在很多方面均受到限制,尤其是样本量小、多种族/民族以及不一致的基因分型方法这几点。这些因素对一部分分析存在较大影响。另外,对不同性别的影响进行独立分析也具有一定意义,毕竟很多驱动基因均与性别相关。在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年轻女性NSCLC患者很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群体。
(编译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