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术后辅助治疗不佳
美国费城Abramson癌症中心的Naomi B Haas等报告的安慰剂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显示,高危非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舒尼替尼或者索拉非尼治疗没有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即便降低了治疗剂量,仍然发生了广泛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被中断。因此,该研究提示,高危肾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不宜使用此类药物,癌症复发的生物学原因可能不依赖血管生成这一种机制。(Lancet. 2016年3月8日在线版)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致死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43 000例患者死亡。彻底切除原发肿瘤是目前仅有的可能治愈的方法。然而,约有20%~40%的局限性肾癌会出现肿瘤的复发。自从2007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应用以来,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显著延长。TKI药物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关心的问题。
该项研究(ECOG-ACRIN E2805)入组1943例根治手术后的高危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舒尼替尼(647例)、索拉非尼(649例)或者安慰剂(647例)治疗54周。结果显示:三组的研究主要终点指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8年(四分位间距:1.6~8.2年;HR=1.02,97.5%CI 0.85~1.23,P=0.8038)、6.1年(四分位间距:1.7年至未评估;HR=0.97,97.5%CI 0.80~1.17,P=0.7184)和6.6年(四分位间距:1.5年至未评估),无统计学差异。舒尼替尼组和索拉非尼组患者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事件为高血压(17% vs 16%)、手足综合征(15% vs 33%)、皮疹(2% vs 15%)和疲乏(17% vs 7%)。5例患者在治疗30天内死亡。由于该研究入组极高危患者中包括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但并未单独分层,所以无法回答这类特殊患者人群是否会从辅助治疗中获益。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Stefan Duensing评论:为什么在晚期肾细胞癌中非常有效的药物在辅助治疗中完全没有效果呢?一种可能的解释:由于TKI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抗肿瘤血管生成。当微转移病灶较小时,肿瘤并不需要依赖特殊的新生血管,而只有当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其生长才主要依靠新生血管,此时起才开始对VEGF靶向药物敏感。
尽管与研究预期相反,但基于上述科学研究结果,临床上还是要避免预防性应用TKI类药物治疗肾细胞癌。此外,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细胞癌,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的意义如何,尚待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编译 关有彦 审校 马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