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郭军教授点评黑色素瘤领域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15

    本次会议上关于黑色素瘤的口头报告一共有9项研究,其中3项是关于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有4项是关于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剩下的2项分别是关于葡萄膜黑色素瘤和皮肤Merkel细胞瘤。

    今年黑色素瘤领域不像往年那样有多个突破性进展,但由于黑色素瘤是当前如火如荼的免疫治疗第一个尝试的肿瘤,因而也是第一个拿出出色的2年或3年生存数据的肿瘤。

    会上公布的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结果都是既往几项大型临床研究的更新数据,有2年、3年以上的随访数据公布,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2年、3年生存率都达到50%以上;过去,晚期黑色素瘤的平均生存期只有6个月,而现在3年生存率达到50%以上。

    免疫治疗

    黑色素瘤在肿瘤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现在又是首个获得免疫治疗3年以上生存数据的瘤种。最大的震惊是,3年与2年的生存曲线基本持平,意味着在第3年中很少有患者去世,大多数患者还在治疗中,平均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还未达到。这样的结果在化疗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开展亚洲常见类型研究

    欧美小样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白种人来说的低发病率黑色素瘤亚型(如肢端、黏膜、葡萄膜黑色素瘤等),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不如皮肤黑色素瘤,原因尚不清楚。而这些西方人少见的黑色素瘤类型正是亚洲人群中的最常见类型,所以,作为中国研究者,我们应该肩负重担,开展亚洲常见类型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找到适合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为亚洲患者带来生存的获益。

    靶向治疗

    郭教授指出,“在靶向治疗方面,Keith Flaherty教授报告了COMBI-d研究的3年随访数据。值得注意的是,400余例患者中有45例出现CDKN2A缺失,有CDKN2A缺失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较无缺失的患者差,与我们今年在本次年会上以壁报讨论形式发布的一项研究的结果非常吻合。对于亚洲肢端黑色素瘤患者,CDKN2A缺失是常见情况,该研究结果的公布也激励我们将来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去证实CDK抑制剂联合其他靶向治疗药物对于肢端黑色素瘤(特别是CDKN2A缺失)患者有望带来生存益处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