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素A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新的预后标志物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维也纳癌症综合治疗中心胸外科Balazs Hegedus等报告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的血浆激活素A(activin A)水平显著升高,激活素A水平是66岁以下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由上可知,测定循环中激活素A水平可有助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组织学分型,同时能甄别出预后不良的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Eur J Cancer. 2016, 63: 64-73)
激活素的异常表达存在于各种恶性肿瘤。此前有研究表明,激活素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中发挥原致癌作用。为了评估MPM患者血液循环中激活素A的水平,研究者自4个中心采集了129例患者在确诊时或手术前的血浆标本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了45名健康人和16例非恶性肿瘤性胸膜疾病患者的标本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MPM患者的激活素A水平(862±83 pg/ml)较健康人(391±21 pg/ml)显著升高(P<0.0001),胸膜炎或胸膜纤维化患者的激活素A水平(625±95 pg/ml)较健康人仅轻微升高(P=0.0067)。相比于上皮样肿瘤(94例,712±75 pg/ml),肉瘤样肿瘤(10例;1629±202 pg/ml,P=0.0019)或交界性肿瘤(23例;1164±233 pg/ml,P=0.0188)与高水平的激活素A密切相关。肿瘤体积与循环中激活素A水平呈正相关。循环中激活素A低于中位水平的MPM患者较高水平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更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35天和365天(P<0.0001)。因此可以认为,循环中激活素A水平是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特异的预后因素。
(编译 刘川琪 审校 卢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