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本刊关注

重视医学影像检查的个体化

发表时间:2016-09-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个体在医学影像检查中所接受到的放射暴露也增长显著。鉴于放射暴露可能导致继发性癌症风险,是否需要扫描以及如何扫描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应该得到公共卫生伦理上的关注。(JAMA Oncol.2016年7月28日在线版)

    我们如何走到了今天

    自1895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彻底变革了肿瘤治疗的各个领域。而过去30年里,受技术发展和付费方式的影响,医学影像手段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有了戏剧性地增长。最近,肿瘤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技术的应用也增长显著。

    鉴于图像引导的剂量只占大剂量放射治疗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有观点认为无需通过优化临床实践来降低影像检查剂量,但出于以下两个原因,即使是很小剂量,也有可能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目前的医学影像检查并不是个体化的,厂商提供的检查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差异。

    其次,临床上的医学影像检查常常被滥用。这一部分要归因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不是所有医师在开具检查单时都能谨而慎之。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4000多例肿瘤患者在2009~2014年近5年时间里所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累积剂量已经达到了治疗性剂量的5%,接近治疗过程中的散射和剂量泄漏(占治疗剂量的6%~30%)。

    如何解决

    第一个非个体化的问题通过开发个体化影像扫描方案就能得到很好解决。个体化的内涵包括了要能根据患者病灶情况、解剖特征、性别、年龄、检查史以及临床需要等来优化扫描方案。再者,应该有基于尺寸的检查方案来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使放射剂量最小化。此外,智能终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也能使临床医师更好地进行决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更谨慎地选择影像检查则有助于解决滥用的问题。CT和kVCBCT等检查常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辐射。而长期这样的辐射剂量累积,尤其是儿童,会带来相当大的癌症患病风险。临床医师必须很好地进行权衡以尽量减少滥用或寻求更好地替代手段。

    小结

    尽管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医疗实践中每天都在使用的常规手段,但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应该采取个体化以及更谨慎的方式来应用医学影像手段,以降低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潜在的继发性癌症风险。必要时,可建立一个着眼于患者获益和临床证据的成本效益模型来研究患者的长期获益情况。  (编译 丁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