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 治疗失败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肿瘤放疗科Jonathan E. Leeman等报告,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复发后,总生存期受HNSCC发病部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或p16状态、以及手术和系统干预的影响。(JAMA Oncol. 2017年5月25日在线版)
尽管15%~50%的HNSCC患者经历了复发,但结合了调强放疗(IMRT)的化放疗后,对患者治疗失败模式和复发后转归模式的了解仍所知甚少。复发模式受放疗质量差异的影响显著,这可能会混淆多中心试验的发现。
为了评估目前放疗技术下HNSCC患者的治疗失败模式和复发后转归模式,从2001年12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该项单中心队列研究回顾了1000例Ⅲ~ⅣB期口咽癌(703例)、喉癌(126例)或喉咽癌(46例)患者的转归(IMRT同步或不同步化疗),以及口腔癌(125例)患者的转归(术后IMRT同步或不同步系统治疗)。幸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5.1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失败或远处转移后的治疗失败模式和总生存模式。
结果显示,在1000例患者中,女性186例,男性814例,平均年龄为59.3±10.8岁,放疗野边缘或放疗野外孤立病灶未见治疗失败。在亚位点中,对比口咽癌患者,口腔癌患者的局部失败累积发生率最高(HR=5.2,95%CI 3.1~8.6;P<0.001)。发生远处转移后,口腔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缩短(HR=3.66,95%CI 1.98~6.80;P<0.001)。同为口咽癌患者,HPV阳性或p16阳性患者局部区域失败后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5个月和13.6个月(P=0.007),但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不存在这种趋势。挽救手术与局部区域失败后总体生存期的改善相关(HR=0.51,95%CI 0.34~0.77;P=0.001),寡转移性疾病与远处转移后总生存期的改善相关(1个病灶 vs ≥2个病灶:HR=0.32,95%CI 0.16~0.63;P=0.001)。
(编译 田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