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在线报告症状工具能使患者活得更久?

发表时间:2017-07-03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Ethan M. Basch报告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基于一个网络在线工具,简单干预即可使患者实时报告自己的症状,这对医生有提示作用,可能对患者产生包括延长生存期在内的更大益处。在这项入组766例病例的研究中,针对转移性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采用该在线工具规律报告症状的患者较未使用该工具者能多出5个月的中位生存期。(摘要号LBA2)

    Basch介绍,化疗时,患者经常发生严重症状,但医生和患者直到治疗时间过半才了解此类症状。该研究显示,应用基于网络的症状报告系统,可提醒医疗团队关注这些问题,有助于采取措施舒缓症状,并改善转归。虽然生存改善的程度中等,但要大于许多靶向药物对转移性癌症患者生存的改善程度。

    关于研究

    Basch等早期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使用此类工具与更好的生活质量相关,也与较少的急诊事件和住院事件相关。对比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采用网络症状监测系统患者能耐受更长时间的化疗。

    该研究入组766例接受门诊化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肺癌。患者被随机分入干预组(接受网络症状报告系统的监测)和常规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仅在就诊时才报告症状问题。不过,医生也鼓励常规护理组患者在两次就诊间期出现症状时打电话给医生。每周干预组患者可回报12次化疗期间出现的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乏力、潮热、恶心和疼痛,并采用5分法予以评分。

    主要结果

    所有的干预组患者,包括既往曾少量应用网络的患者,化疗期间均可通过网络规律回报自己的症状,并且也乐于回报。所以,当患者报告出现严重症状或症状恶化时,护士可及时采取医疗行动。对比常规护理组,干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更长,分别为31.2个月和26个月。

    Basch表示,该研究结果将在一项更大规模的、在社区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予以验证,届时将使用一种更新的、界面更友好的在线工具,且新工具既可在个人电脑上使用,也可在移动终端上使用。

    研究述评

    ASCO专家Harold J. Burstein表示:“在线技术已经改变了日常沟通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也看到在线技术允许患者在治疗中采取主动,并可立即与护理提供者进行沟通。我相信,很快就能见到越来越多的癌症中心和癌症实践采用该模型。”

    (编译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