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后的神经病变可持续多年
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接受辅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ESBC)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这些症状甚至在完成治疗后数年内一直持续存在,这就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研究者呼吁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考虑其治疗的长期影响。(J Natl Cancer Inst. 2017年8月24日在线版)
对既往报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周边神经病变证据的有用信息极少,研究者开展了入组1500多例接受各种联合化疗方案的辅助治疗数据的随机临床试验。他们发现,给予多柔比星和多西他赛辅助治疗,或同时给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和多西他赛方案辅助治疗,而非给予更大累积剂量的多西他赛方案,约半数患者会发生严重的长期周围神经病变,这与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相关。
为了分析有关ESBC辅助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证据及其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者检索了MEDLIN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以及Cochrane图书馆1990年至2016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发现可用数据太少,研究报道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别很大,在治疗后1~3年的病例中,发病率从低至11%到80%以上。这些研究存在高度的异质性。
为更清楚地了解周围神经病对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影响,研究者着重分析了一项大型临床试验NSABP B-30。分析发现,18.5%的患者基线时存在周围神经病变,AC→T组为15.8%,ACT组为20.7%,AT组为19.1%。2年后,1512例患者获得完整数据。其中,41.9%的患者报告周围神经病变,10.3%报告严重症状。AC→T组患者报道的周围神经病变率高于其他治疗组,分别为49.8%和35%。
多变量分析显示,与AC→T组相比,ACT组和AT组患者严重的长期周围神经病变风险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的周围神经病变与长期神经病变症状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比值比为2.67。至少50岁、阳性淋巴结≥4枚、进行乳腺癌根治术而不是乳房肿瘤切除术、BMI≥25 kg/m2也均与长期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者指出,更严重的长期神经病变与生活质量较低(P<0.001)显著相关,其中感觉周围神经病 “非常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7.9分,而无此类症状患者的评分为76.79分。
研究者总结表示,接受多柔比星/多西他赛辅助治疗或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辅助治疗的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低。两种方案均使用较小累积剂量的多西他赛;针对预先存在神经性症状或其他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因为与较大剂量的含紫杉类方案相比,选中较小剂量的这些方案后生存结果和无疾病情况间的差异均较小,这可能是支持此类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化疗方案的选择还应考虑长期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知情决策。
(编译 丁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