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 培美曲塞/顺铂中添加尼达尼布改善PFS
意大利研究者Federica Grosso等报告,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时,添加尼达尼布(Nintedanib)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且不良事件可控;其中上皮样组织学类型的患者临床疗效更明显。(J Clin Oncol. 2017; doi: 10.1200/JCO.2017.72.9012)
LUME-Meso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Ⅱ/Ⅲ期试验,旨在评估尼达尼布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其Ⅱ期试验阶段,研究纳入不可切除的(ECOG PS评分0~1分)化疗初治非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按组织学类型(上皮样或双相)进行分层,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尼达尼布(200 mg,每日二次)联合培美曲塞/顺铂的治疗组或安慰剂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最多可治疗6个周期,继以尼达尼布或安慰剂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显示,87例患者随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个;尼达尼布组的中位治疗时间为7.8个月,安慰剂组的为5.3个月。主要终点分析支持使用尼达尼布(HR=0.56,95%CI 0.34~0.91;P=0.017),经证实的最新PFS数据较优(HR=0.54,95%CI 0.33~0.87;P=0.010);联合尼达尼布组也有改善总生存的趋势(HR=0.77,95%CI 0.46~1.29;P=0.319)。
在伴有上皮样细胞类型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尼达尼布联合化疗使中位总生存期延长5.4个月(20.6个月 vs 15.2个月;HR=0.70,95%CI 0.40~1.21,P=0.197),中位PFS延长4.0个月(9.7个月 vs 5.7个月;HR=0.49,95%CI 0.30~0.82,P=0.006)。
联合尼达尼布组和联合安慰剂组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3.2% vs 12.2%)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5% vs 0)。尼达尼布组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比例为6.8%,安慰剂组为17.1%。
(编译 闯鑫 审校 金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波教授述评:
尼达尼布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一种口服三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三种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1~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 α和β)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FGFR 1~3)。这是一种更强效且不易产生耐药的抗肿瘤药物。
Reck等的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LUME-Lung 1)纳入1314例ⅢB/Ⅳ期复发的NSCLC患者,发现尼达布尼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较单用多西他赛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3.4个月 vs 2.7个月)。另一个预先划分亚群的研究显示,尼达布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单用多西他赛相比能显著提高肺腺癌患者的OS(10.9个月 vs 7.9个月)。基于上述两项试验结果,尼达布尼已获准二线治疗腺癌型NSCLC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