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伴静脉栓塞肺癌患者的预后
据韩国研究报道,在伴静脉血栓栓塞的肺癌患者中,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升高预示着抗凝治疗反应差及其他不良预后。(Lung Cancer. 2014;84:79-85)
另一些关于肺癌的研究显示:粒淋比值与治疗反应性及存活率相关,但目前关于粒淋比值与癌症相关性血栓两者关系的研究甚少。
来自韩国Jinju国立尚庆大学医学院的Gyeong-Won Lee 博士及其同事,在诊断静脉血栓时,将粒淋比值作为一个影响预后的因素作了评估,据其推断抗凝治疗反应性、生存率及114名接受抗凝治疗的静脉栓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粒淋比值升高(≥3倍)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且血细胞比容、C反应蛋白亦显著升高,但其他凝血标志物在粒淋比值高低患者中并无差别。
与粒淋比值低组相比,在静脉血栓形成之初,比值高组更多患者为IV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以及肿瘤进展,然而两组间血栓风险并没差别。
静脉溶栓疗法在粒淋比值高的患者中有效性很低(42.4% vs 低比值组76.2%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为(55.7% vs小细胞肺癌 86.7% ),低蛋白组(45.2% vs. 高蛋白组72.7% ),(Lung Cancer .2014年1月28日在线版)
高粒淋比值与总体生存率低相关联,但从多元分析角度看,粒淋比值并非独立地影响生存率。癌症分期却可独立地预测总体生存率,处于IV期可使死亡率翻倍。
研究者称:“我们发现粒淋比值在诊断静脉血栓时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用以推测肺癌伴静脉栓塞患者对随后抗凝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且它与包括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在内的评估性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显著相关。然而,仍需进一步的大型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我们的发现。
来自意大利罗马San Raffaele Pisana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Patrizia Ferroni 博士对粒淋比值也有所研究。她在邮件中告诉路透社健康报:“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惊奇,因近期有大量文献表明癌症、感染与凝血障碍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且,我们不应该忘记癌症相关性感染(及血栓症)引起血管新生,这一切意味着肿瘤的进展。”
Ferroni博士说:“尽管在文中这一广受热议的问题上现有的数据让人很感兴趣,但我认为,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它们不会对肿瘤科医师的临床决策产生影响。”
她总结道:“我意在强调对高风险患者早期诊断的必要性,以便建立恰当的预防血栓措施以改善特殊亚型肺癌患者的预后。”
(编译 董小丹 审校 尤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