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放疗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芝加哥胸部肿瘤多学科研讨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回顾性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除后应用现代放疗技术进行术后放射治疗(PORT),能使总生存期(OS)平均延长4个月,并且与病理淋巴结受累数目无关。这是继多个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益于PORT研究之后的又一项研究,这些研究正在改变过去PORT可能不利于晚期患者的观点。(2014年CMSTO.摘要号128)
美国埃默里大学John Mikell教授评论指出,一些评价PORT作用的早期研究最初观察到PORT对总生存期有不利影响,与使用落后的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产生的放射治疗副作用相关。
John Mikell教授指出:该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应用现代放射治疗方法的PORT对纵隔淋巴结受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并证明化疗的作用。研究者发现,PORT似乎与改善总生存期相关,而且这种获益出人意料的超过了化疗。
研究者收集了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的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淋巴结受累的Ⅲ期NSCLC患者的资料,被研究的患者确诊时间为2004-2006年,他们具有数据库中收录的最新的可获取完善的生存分析数据,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和化疗。研究人员从分析中排除了应用过时放疗设备(如Co60)治疗的患者,和接受简单二维放疗、放疗剂量不足或过量的患者。最终确定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约2100例。Mikell发现,其中918例接受了PORT,1197例未接受。81%的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9%的接受了新辅助化疗,还有9%的患者在初始治疗方案中接受了化疗,但顺序不明。
中位总生存期(OS)获益4个月
PORT治疗组中位OS为42个月,未接受PORT治疗组为38个月(P=0.048)。5年总生存率PORT治疗组为39.8%,未接受PORT治疗组为34.7%。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PORT的获益是否依赖于受累纵隔淋巴结的数目,结果发现两者无相关性。
针对“不计放射治疗带来的相关毒性,仅考虑生存获益是否值得”这一问题,Mikell表示,该研究所用的数据库中信息是有用的,但没有特定毒性作用的信息。研究者应该看到总生存期延长这个事实,即研究者已经能够减少放射治疗的毒性,进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并最终延长总生存期。研究者应牢记,Ⅲ期NSCLC患者的预后极差。有些患者OS受益可能比4个月好很多,但即使只受益4个月,实际上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总生存期通常以月为单位计算,所以4个月的受益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欧洲正在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LungART(肺癌辅助放射治疗试验),其目的是明确在已接受切除术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放疗是否获益。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Stephen Hahn教授评论指出,术后放疗失宠的原因源于之前的一个大的荟萃分析(其包含的数据最早来源于19世纪70年代),该分析结果提示,术后放射治疗可能导致生存率下降。这一结论带给患者的伤害远比获益要多。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
目前这项基于大量新的回顾性研究数据提示,术后放疗是获益的,至少具有生存获益的趋势,因为这项针对性研究包含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所以研究结论变得更为可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公琰教授述评:
非小细胞肺癌随着分期的升高,其5年OS率降低,总的5年OS率约为40%~50%,完全切除和不完全切除其5年OS率降低约10%,不完全切除者行术后同步放化疗(CCRT)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期。术后放疗和术后同步放化疗适用于pN2和切缘阳性的患者,以及有高度复发风险的患者,如:胸壁受侵、安全界不够等,有文献报道,临床N2期、鳞癌、T3期和≥4枚阳性淋巴结的病例可从术后放疗中获得生存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RT或CCRT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6岁、病理分期为Ⅲ期是OS的重大不良预后因素,术后CCRT比单纯RT相比显示出更好的局部控制和无病生存率的提高。
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治疗靶区的认识的不断更新和正常组织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放疗相关毒性减轻,多为≤3级的毒性反应,而4~5级极其罕见。
总之,对不完全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可能达到一个相对高的局部控制率,而没有严重的毒性。然而, 对非鳞状细胞癌应考虑不同的治疗策略,因为有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ART)适合于外周I期肺癌,离胸壁距离大于25px为佳,定位可以采用4D-CT或呼吸门控技术,治疗时使用影像引导技术(IGRT),保证摆位精确性和治疗准确性,分割方式采用少分割、单次大剂量,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同时不造成严重的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