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基因突变开启新治疗思路
对脑转移瘤中出现的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能揭示一些原发瘤中没有的、但却可能有效的治疗靶点。一项研究使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对100例癌症患者的脑转移瘤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中存在可靶向治疗的基因突变。(摘要号 2905,Cancer Discov. 2015年9月27日在线版)
美国麻省总医院Priscilla Brastianos指出,脑转移瘤问题在现今的癌症治疗中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确诊脑转移的患者,半数以上将在数月内死亡。当脑转移问题能够通过临床治疗解决时,建议取样进行测序分析。这有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对于靶向治疗而言,即使是单个脑转移瘤的基因特征可能也要优于原发瘤或淋巴结活检得出的结果。
瑞典哥德堡萨尔格伦斯卡大学医院Peter Naredi称,研究者非常完美地展示了什么叫做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如何帮助医生了解转移过程,以及这项技术以何种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只考虑原发瘤的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脑转移瘤有其他的特定基因突变,而且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意味着有更好的治疗办法。
但现有的成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应用于临床实践,这一点尚需观察,因为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一位讨论人提出的,靶向疗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利用到研究中所指的脑转移瘤突变?
研究详情
为明确脑转移瘤与原发瘤的基因差异,研究者对日常临床活检采集的104例成人癌症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了研究。样本来源为原发瘤、脑转移瘤和正常组织、脑外其他部位的转移组织。
研究者随后开发了新的计算机工具,对体细胞突变和复制数量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后研究者认为,脑转移瘤和原发瘤的来源相同,但后续发展过程出现了分歧。
例如,一个原发性肾细胞癌样本显示有VHL p.L188P突变、PBRM1 p.T43fs突变和MTOR p.K1452N突变,相关脑转移瘤中也可见这部分突变,但脑转移瘤还存在PIK3CA、p.E542K突变和CDKN2A/B Del突变。
分析显示,53%的脑转移瘤病例存在原发瘤活检样本中没有的、研究者所谓的“可用于临床应用”的基因突变。52%的病例中,这些突变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相关,而43%的病例中,这部分突变对PI3K/AKT/mTOR细胞周期调节通路抑制剂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远处转移瘤突变的基因特征与脑转移瘤并不一致。如果只采集原发瘤或区域淋巴结的样本,以此作为选择靶点的参考,那么就有可能错过脑转移瘤中可能有治疗意义的突变。
如何看待基因的异质性
研究者提出,以脑转移瘤为靶点能否改善患者的总生存,这个问题现在还是未知。这项研究关键之处在于,脑转移瘤中的基因异质性远高于原发瘤,令人惊讶。一直以来,脑转移瘤的治疗反应与原发瘤不同,还无法确定是否归因于基因异质性,该研究显示,基因异质性很可能是促成治疗反应差异的因素。
英国利物浦大学Michael Brada认为该研究加深了大家对转移过程的理解。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转移到底是发生在原发瘤生命周期的早期还是晚期,因为这对靶向治疗的成功率存在影响。该研究可能有助于判断早期和晚期的问题,因为转移灶中可观察到的突变数量与出现时间以及细胞行为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因此能够为单个转移灶的时间跨度提供一些线索。
另一个问题是,这么多的转移瘤是否都各不相同,还是都来源于同一种恰好能够滞留于脑组织中的静止细胞?研究中许多转移瘤的信息尚不充分,因此答案是有可能并且很可能两种情况都有。若能确定转移瘤仅与一种细胞相关或细胞具有极为独特的性质,那么就能以静止期作为靶点。
至于研究发现的突变能否确凿地被转换为能够治疗转移瘤的靶点,研究者表示,眼前还有很多困难亟待解决,单个细胞中存在多个靶点,脑内的细胞具有极高的异质性,另外患者全身疾病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编译 石磊 张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