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就能诊断肿瘤?
滴血认“肿瘤”?仿佛不是传说。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只需一滴血,检测其中血小板RNA,即可鉴别出肿瘤患者,还能鉴别肿瘤类型,甚至筛选出突变的生物标志物,如何,听上去够有吸引力吧。该研究在线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Cancer Cell. 2015年11月9日在线版)
经过肿瘤“熏陶”过的血小板,携带肿瘤相关标志物,从而可以将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很好地区分开来,准确性达到96%。这一检测可以最终在ing指导抗肿瘤治疗中有用武之地,区分六种常见原发肿瘤的准确性达到71%,还能分辨出特定的乳腺癌和肺癌突变标志物。
毕竟早诊及更准确的诊断是治愈肿瘤、将肿瘤转为可治、更慢性疾病的关键。目前报道的这一检测技术就有这种潜力。这一检测作为检测循环DNA的非常好的补充,使肿瘤更加“有迹可循”。
实际上,两项针对多种肿瘤的研究证实,循环DNA检测可非常早期检出肿瘤,监测肿瘤转移,甚至提示治疗耐药性,不过这些用途都还尚不能转化应用到临床。
研究者分离了55名健康人(年龄21~64岁)血液血小板,以及接受过治疗或未接受治疗的早期/局限期(39例)、晚期转移性(189例)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样本。包括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1例大肠癌患者,39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5例胰腺癌患者,14例肝胆管癌患者,39例乳腺癌患者。
共分离100~500 pg血小板RNA,相当于不到一滴血的量,进行SMARTer mRNA扩增和测序。共纳入5003种蛋白编码和非编码RNA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熏陶”过的血小板中,1453种增加,793种减少。利用175例患者组成的验证集及此前发现的区分原发肿瘤和转移组织的计算法,研究者发现,由1072种血小板RNAs组成的表达谱鉴别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非常高,分别为96%、92%、95%。比较健康对照与每种肿瘤样本检测结果,得到了肿瘤特异性基因表达谱,用来区分各种肿瘤的准确性为71%。这一血小板RNA表达谱还能筛选特定的突变肿瘤标志物,尽管标志物水平通常较低或很难检测到,这一检测方法还是能得到标志物列表,比如能区分HER2阳性、PIK3CA突变和三阴性乳腺癌,有MET过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者认为,这一检测若能得到进一步证实,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可用于肿瘤筛查、指导初始诊断、治疗决策和疗效监测,推动个体化治疗。在其他包括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非肿瘤性疾病领域或许也会有应用价值。这一检测方法也比较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深入研究证实。
(编译 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