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新数学模型能更好定义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6-06-01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ven Bilke报告:有一种新型数学模型能通过统计诱发特定肿瘤所需的突变数量来评估突变事件(2015年曾报告了两项相关研究,其中一项提出了“坏运气”假说),进而可以更好地定义环境因素和细胞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自2016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

    理解环境和细胞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这针对的是肿瘤预防的关键环节而非早期诊断缓解,能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患者被确诊为肿瘤时的感受。

    驱动基因突变影响肿瘤风险的
    争议

    Bilke等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数学模型,再次分析了Cristian Tomasetti和Bert Vogelstein于2015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数据。当时,Tomasetti等提出不同组织中细胞分裂的数量和该组织发生肿瘤的风险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得出结论:约2/3与肿瘤风险相关的变异可以用干细胞分裂的数量来解释。

    Song Wu等2015年在《Nature》上发表例一篇文章,对该数学模型提出了质疑,即该模型对可以影响肿瘤风险的环境因素的改变并不敏感,也不能很好地区分环境改变和意外事故对肿瘤风险的影响。

    Bilke认为:虽然Tomassetti和Wu都认为“肿瘤发生”是基本事件,且这两项研究都发现肿瘤发生概率与细胞周期数密切相关,但他们在如何定义细胞内在因素的基线标准(即“坏运气”风险)上持不同意见。

    Bilke表示:“我们研究‘肿瘤驱动基因突变’,而非‘肿瘤启动基因突变’。这也表明肿瘤是驱动基因突变的结果,环境因素以及意外因素是即时影响突变环节,而非影响肿瘤启动环节。环境因素所致的突变过度问题既应该体现在突变发生率上,也应该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体现在肿瘤启动概率上。”

    驱动基因突变对肿瘤风险的影响

    不同肿瘤所需驱动突变的数量不同,例如结肠癌的发生平均需要6个驱动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癌发生则需要2个驱动基因突变。

    Tomasetti和Vogelstein的研究表明,除了肺癌、皮肤癌和遗传性疾病外,环境因素所致的肿瘤发生不足40%。Wu等的研究则提示超过90%的肿瘤发生为环境因素所致。

    Bilke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与常识所示的分布规律不同,突变率呈窄幅分布。除了结直肠癌、皮肤癌和肺癌这些能明显发现存在大量基因突变的肿瘤外, 80%以上的肿瘤基因突变均为偶发事件。”

    该研究中的新数学模型分析显示:除了吸烟、紫外线照射、饮食习惯这些与肿瘤有关的环境因素外,大多数肿瘤驱动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即使没有环境致癌因素,突变仍然发生,而且很难被预防。因此,肿瘤监测很重要。

    Bilke表示:他们的研究并非质疑吸烟、饮食习惯、紫外线照射等致癌因素在肺癌结直肠癌和皮肤癌发生中的作用,而是证实了这些因素在超出基线水平时对升高增突变率的作用。不过,该研究也存在一个局限性,即根据一些依托假设结论开展的流行病学数据来评估驱动基因突变的数量。但事实上,一些常见肿瘤,例如激素依赖性肿瘤,并不遵循这种假设,因而也不在既往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之内。 (编译 李佳 审校 马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