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痣不需再次切除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Susan Swetter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镜下切缘阳性但无残留病变的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痣可以通过观察安全处理,而不必再切除。(JAMA Dermatol. 2016年8月7日在线版)
临床上对于活检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痣的患者,由于担心其恶变而选择再次切除;然而,组织切缘阳性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长期风险是未知的。
研究者检查了1991年5月至2015年7月确诊为切缘阳性的不典型增生痣,并一直随访到2016年5月的所有患者的记录。共有498例(90%为男性)患者被纳入研究。总体上,191颗痣被再次切除,399颗痣观察处理。随访数据如下:
1.平均随访5.5年的不典型增生痣“复发”率:观察组3.3% vs二次切除组0;
2.不典型增生痣原位恶性转化率:观察组2%(6/304例)vs二次切除组0.06%(1/170例),其中观察组的6例患者中,5例为原位癌,1例为浅表浸润性黑色素瘤(d≤1mm),均生存;
3.不典型增生痣异位恶性转化率:观察组9.4%(29/304例)vs二次切除组9.9%(17/170例)。
研究者表示,关于大多数非典型痣和其“癌前状态”,哪一个更能准确地作为黑色素瘤发展的危险标志的老观念该变了。
Swetter强调,切除活检的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痣再次切除的门槛应该提高。该研究显示临床观察处理长达20年的不典型增生痣中,少于2%(6/304例)的痣有发展为黑色素瘤的风险。大多数(5/6例)是原位黑色素瘤,由原发痣的局部活检导致。这表明一开始的抽样误差。
麻省总医院皮肤生物研究中心的主任David Fisher评论表示,该研究支持观察处理的证据没有提到反对再次切除,基本是由作者们自身在强调,这是很勉强的。取得皮肤病理学家之间诊断标准的共识非常困难。把目前的结果应用于更广泛的人群也需要仔细考虑。
此外,目前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男性和高风险人群。这可能使研究偏向识别复发性/侵犯性病变,但研究中的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出现在不同解剖位置、女性及具有低风险特点的人群中,或许显示的是不同的复发特点,如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去评估局部的疾病行为,Fisher评论道。
然而,该研究结果是令人信服的和重要的,为临床医生治疗不典型增生痣患者提供了关键数据。
(编译 齐忠慧 审校 斯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该研究的随访数据表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痣不需要再次切除,其观察处理后的异位原发黑色素瘤概率低于再次切除组,这对预防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痣的过度治疗有指导意义。但该研究具有采样的局限性,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完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