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会议特别报道

铂类脱敏治疗的成功依赖于“医疗机构”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5-08-17

    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的血液/肿瘤学研究员Katrina Pedersen博士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接受铂类脱敏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对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于卡铂,虽然对奥沙利铂发生过敏性反应风险的时间较卡铂短。(壁报展示号PD-008)

    研究者,该结论提示存在一个可以接受更快速脱敏治疗或门诊治疗的“低风险”人群。

    数据显示,有20%的患者对各种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和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方案中的铂类制剂过敏,因此,一些脱敏治疗方案应运而生。

    Pedersen博士指出,检测这些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她解释说:“我们中心的床位数是有限的,但脱敏方案的实施不需要患者住院,但需要在医院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因为我们的需求量已经超过现有资源,我们试图确认在这些脱敏方案中过敏反应病史是如何定义的,当然,我不喜欢将它称之为一个缓冲方案,而是一个可以简化的门诊模式,同时,也许确认是否有部分人群可以适应这个模式。我们的机构与许多其他机构不同。我们并没有做大量的验证性皮肤测试或其他客观实验室测定,因为这些并没有在既往文献报道中被证实。正因为如此,这个项目才得以开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2010~2014年间同意接受护士监测的铂类脱敏治疗方案患者进行了确认,该方案用于管理所有周期,包括逐渐增加输注速率的类固醇、苯海拉明(多个品牌)和法莫替丁(多个品牌)等药物的过敏反应。

    如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则将其视为严重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

    在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中,20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34例接受卡铂化疗。这两组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分别为75%和94%)。在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患者中,60%患者罹患结肠癌,20%为直肠癌。对应的卡铂化疗组中,75%患者罹患卵巢癌,15%为子宫内膜癌。

    中位8个周期治疗后,两个方案均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奥沙利铂组中位脱敏期为2.5个周期,卡铂组为4个周期。

    该研究共完成54次奥沙利铂脱敏治疗,156次卡铂脱敏治疗,其中出现过敏反应次数分别占18.5%和13.5%,对应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的占1.9%和2.6%。总体而言,接受奥沙利铂的8例患者(40%)以及接受卡铂的12例患者(35%)在脱敏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在研究过程中,无患者死亡或需在ICU接受治疗。

    有趣的是,研究团队发现,奥沙利铂组在接受脱敏治疗及3个周期药物治疗后未出现过敏反应,而卡铂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并一直持续到第6个治疗周期。

    Pedersen博士评论道:“看起来,接受奥沙利铂化疗患者更容易对脱敏治疗有效,但似乎也更容易出现去脱敏反应。所以,那些在前面两个周期无过敏反应的极低风险组人群,也许可以成为未来前瞻性研究的候选人,进一步观察他们是否可以在门诊的简化模式中得到妥善治疗”。

    当然,此方案能否在她的中心推广仍有待于观察。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在院患者。该模式不会被应用于门诊,主要因为门诊化疗部没有足够的护理资源来完成这些步骤。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同合作者就许多问题进行探讨,比如:谁来负责门诊化疗部,以及剂量调整护理干预的程度以及对患者更直接监管的可能性。”

    然而,从结论来看,这有可能变成实施方案的成本-效益的论证。无论任何时候,如果要在住院部推广一对一护理,那无论时间还是金钱,无论患者还是医疗系统,都需要很高的成本代价。

    (编译 董智 张帆 审校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