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源性外泌体可预测患者潜在的肿瘤转移
西班牙国家癌症中心癌症微环及转移小组的Hoshino等报告,肿瘤源性外泌体(exosome)的蛋白标志可被用于预测患者的肿瘤转移风险,外泌体的整合素表达谱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部位的预后因素。该研究成果可帮助肿瘤科医生预测肿瘤是否发生器官特异性转移,进而为患者设计个体化治疗以更有效地防止转移的发生。(Nature. 2015年10月28日在线版)
研究方法
该研究使用的是人肺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株和人肝转移性胰腺癌细胞株。研究者用荧光染料标记从两种癌症中分离出来的外泌体的脂肪膜,随后把它们分别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
实验结果表明,两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分别移行到了肺脏和肝脏并与肺内和肝内的细胞发生了融合。研究者们利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了结直肠癌、肺癌、黑色素瘤和儿童癌症等28种癌症,这些癌症都发生特定器官的转移,包括肺脏、肝脏、脑组织等。
研究结果
利用质谱技术分析从不同癌症细胞株中分离出来的外泌体蛋白质,研究者发现外泌体整合素(结合蛋白家族)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与相应的靶细胞融合,进而指导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例如,含有α6β4整合素和α6β1整合素的外泌体能够促进肺转移,含有αvβ5整合素的外泌体能够促进肝转移,而表达αvβ3整合素的外泌体则与脑转移有关。另外,研究者还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足以使那些不具备器官特异性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获得促进转移的能力。
预测转移灶
该研究成果为肿瘤科医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预测肿瘤发生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方法,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治疗,以更有效地阻止肿瘤的转移。
“这种整合素特异性标志物可以作为器官特异性转移的预后因素,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美国康内尔医学院的David C. Lyden表示,“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协助临床医生在具有转移风险的癌症患者中开展预防治疗。”
(编译 蔡雨涵 审校 卢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