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全球肿瘤快讯

追踪•新进展•其他肿瘤

SAVOR-TIMI 53试验证实使用沙格列汀2年未增加癌症风险

发表时间:2015-07-27

    沙格列汀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SAVOR-TIMI 53试验证实:在2年的随访期内,使用沙格列汀与心血管高危患者癌症发病率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增加无关。(201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摘要号11-OR)

    这项研究将16 000多例患者随机分配入沙格列汀组或安慰剂组。在预设的二次分析中,随访期间内共有688例癌症均匀分布在这两组中。

    多伦多大学Lawrence A Leiter 博士坦言:“虽然这项结果受限于相对较少的癌症类型和较短的随访时间,但是仅在这短短的2.1年内,如果我们就能发现在两组间某种癌症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我们会感到非常惊讶的。”

    弗吉尼亚州立大学Anthony L McCall博士推测所发现的肿瘤很可能在治疗前就已经存在了。Leiter博士也同意这一观点。

    癌症风险:

    增高?降低?还是没受影响?

    Leiter博士指出,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增加,但他们仍不清楚降糖药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既往研究曾报道降糖药物可能增高、降低或不影响癌症的患病风险或死亡风险。他补充表示,之前关于DPP-4抑制剂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风险并没有得到证实。很少有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降糖药物对癌症风险的具体影响。

    为此,研究者分析了SAVOR-TIMI临床试验的数据。这项临床研究将16 413例确诊有心血管疾病(80%)或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2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入沙格列汀组(5 mg/d,肾功能不全者的剂量为2.5 mg/d;共8280例)或安慰剂组(817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患有糖尿病平均年限为12年,1/3为女性。他们的HbA1c基线水平为8.0%,大约69%的患者同时服用二甲双胍,40%同时服用磺酰脲类药物。

    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事件、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这是一个心血管事件驱动的研究,中位随访2.1年时研究达到了所需发生事件数量,因此在这一点上,该研究已经完成。”Leiter 博士解释说。与安慰剂相比,沙格列汀满足非劣效性的主要研究终点,但并不优于前者。

    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12个主要癌症的发生率:即,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皮肤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肝癌和胆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泌尿道肿瘤和膀胱癌结肠癌胰腺癌,另外还额外观察了其他类型癌症的发病率。

    随访2.1年后,安慰剂组的362例(53%)患者和沙格列汀组的326例(47%)患者至少患有一种癌症(HR=0.89,P=0.13)。安慰剂组(31例)的结肠癌发病率高于沙格列汀组(16例)。针对这些数据,Leiter博士强调:“因为例数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我不会过度解读这一结果”。

    患有癌症的高危因素包括:老年男性、HbA1c水平低、舒张压低和肾小球滤过率低,但并不包括尚未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部分患者服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然而,癌症患者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略高(83例vs 78例,P=0.004),但在基线水平上并没有纠正这一差异。

    男性癌症患病率高于女性。但两组间相同性别患者的发病率无差异。与既往报道一致的是,年龄越大,患癌人数越多。

    然而,糖尿病病程并不能预测患癌的可能性。对于年龄小于65岁、糖尿病病程少于5年的患者,沙格列汀组患癌人数显著性少于安慰剂组。同样,Leiter博士认为目前尚不宜过度解读这些发现。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血脂异常或目前正在吸烟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癌症。

    沙格列汀组(53例)和安慰剂组(59例)癌症相关死亡率相似。

    该研究对癌症风险的意义

    因此,“按性别、年龄、种族/民族、糖尿病病程、HbA1c基线水平和药物治疗的分层方法并没有显示出两组间存在任何临床意义的差异”。他总结道,“虽然这项研究能够体现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差异,但是还可能合理地探测出癌症发病情况的差异。在整个队列中,约有1300例心血管事件和约700例癌症事件,这再次凸显一个事实,即癌症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编译 程熠)